[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性能的隐蔽型地下室风井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3671.2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沈乐;汤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程东辉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通风 性能 隐蔽 地下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性能的隐蔽型地下室风井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下室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风井出地面位置不方便开设洞口,或者所开 设的洞口朝向人流密集方向,从而影响进排风质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如图1和图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性能的隐蔽型 地下室风井结构,以减少对室外景观和人群舒适度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风井结构,包括设于地下的风机房以及 连通所述风机房与外界大气的风井井道,所述风井井道具有与所述风机房相连 的下井口以及通至地面处的上井口,所述上井口与所述下井口在竖直方向错位 布置,二者不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而且在所述风井井道内设置有引导气流流向 的导流片。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风井井道由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第一水平井道段、第一竖直井道段、 第二水平井道段和第二竖直井道段构成,所述下井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井道 段一端部,所述上井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井道段一端部;所述第一水平井道 段与第一竖直井道段的衔接处、第一竖直井道段与第二水平井道段的衔接处、 第二水平井道段与第二竖直井道段的衔接处均布置有所述导流片。
所述的导流片采用1.5mm厚的306不锈钢制成。
所述的导流片为圆弧形结构,其半径与所述风井井道的宽度相等。
在所述风井井道的内壁上、于所述第二水平井道段与第一竖直井道段的衔 接处设置有阻雨墙。
在所述第二水平井道段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水坡,所述阻雨墙紧挨布置在所 述排水坡的坡顶端,且阻雨墙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坡的高度。
在所述排水坡的坡脚处设置有排水管。
所述下井口和上井口处也设置有阻雨墙。
所述第二竖直井道段的内壁上涂有防水保护层。
所述上井口布置在绿化带或人流不能到达的区域。
本发明与传统结构比较主要存在如下几处优点:
1、首先是方便了风井和风机房在地下室选址的灵活性,便于优化地下室停 车位布局及行车流线设计。
2、其次是提高了地面场地景观设计的灵活性,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人群观 感的影响。
3、最后通过风井内细部的处理,增强了风井使用的耐候性和稳定性。
4、在风井内设置有引导气流流向的导流片,防止气流在井道内急转弯处产 生涡流,导致气流不畅,损失能量,增加局部阻力损失,产生二次噪音等弊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传统地下室风井结构的立面图;
图2为传统地下室风井结构的俯视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这种地下室风井结构的立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这种地下室风井结构的俯视平面图。
其中,1-风机房,2-风井井道,21-第一水平井道段,22-第一竖直井道段, 23-第二水平井道段,24-第二竖直井道段,2a-下井口,2b-上井口,2c-阻雨墙, 2d-排水坡,2e-挡雨檐口,2f-防水保护层,3-排水管,4-道路,5-地下车库,6- 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和图4示出了本发明这种地下室风井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图1 和图2所示的这种传统地下室风井相同的是,它也包括设于地下的风机房1以 及连通所述风机房1与外界大气的风井井道2,所述风井井道2具有与所述风机 房1相连的下井口2a以及通至地面处的上井口2b。其中风机房1处于地下二层, 而地下车库5处于地下一层,位于风机房1的上方。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上井口2b与所述下井口2a在竖直方向错 位布置,二者不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而不同图1和图2所示的这种传统地下室 风井结构,其井道的上井口2b和下井口2a直线连接且二者布置在同一竖直线 上。
本实施例之所以将风井井道2的上井口2b和下井口2a在竖直方向错位布 置,是为了让所述上井口2b避开人流密集处或无法开洞处,从而将上井口2b 设置在绿化带或人流不能到达的区域,进而保证风井的进排风效率,消除安全 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36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施工吊篮
- 下一篇:外墙板骨架连接件、外墙板骨架以及外墙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