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构建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2038.1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5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彭剑峰;姜诗慧;宋永会;颜秉斐;于会彬;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险 城市 河流 水质 安全 保障 景观 构建 技术 | ||
1.一种高污染风险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高污染风险河流内分别建立上游离线水质安全控制系统和下游在线水质安全保障系统;将上游离线水质安全控制系统和下游在线水质安全保障系统搭配使用,快速截留入河污染物,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促进河水水质逐渐改善;上游离线水质安全控制系统位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危化品入河处下游,距离入河口为:
L距离=k×t×vmean
其中L距离——水质安全控制系统进水口与危化品入河处距离,km;k——安全系数;t——污染事故爆发到应急的正常反应时间,h;vmean——河水的平均流速,km/h;
上游离线水质安全控制系统采用生态砾石床、湖泊、雨水储存池、湿地或生态塘,平时作为景观水体或用于深度净化河水;上游离线水质安全控制设施有效容积为:
V有效容积=β×(Qmax+Qriver)
其中V有效容积——离线水质安全控制设施有效容积,m3;β——系数;Qriver——不同事故场景下河流流量,m3/d;
生态砾石床、湖泊、雨水储存池、湿地或生态塘水质安全控制设施建设为1个,或根据地形地貌沿污染团迁移路线依次建设3~5个,搭配使用;
上游水质安全控制系统中生态砾石床、湖泊、湿地和生态塘离线治理设施因地制宜采用渠道、管道引流,并在临近主河道进水口下游设置河道闸板;设施底部需做防水,并在底部布设厚度为2~20cm的活性炭颗粒、陶粒、沸石或改性矿物吸附性大孔功能填料;
下游在线水质安全保障系统以生态护坡、河道浅滩湿地、河道滞留塘或在线湖泊构成,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0.5d~1.0d以上;
下游在线水质安全保障系统的河道浅滩湿地、滞留塘或在线湖泊底部做防水措施,并铺设厚度2~5cm的活性炭颗粒、陶粒、沸石、改性矿石吸附性大孔功能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污染风险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系统,其特征在于:高污染风险河流通常是指河流中上游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存储企业,以及化工园区、生活居住区分布密集的城市或乡镇中小型河流;高污染风险河流最大可能事故类型依据河流周边企业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单元功能确定;水污染事故风险源出现的事故类型主要有:废水非正常排放事故、液态化学品直接泄漏事故、液态化学次生泄漏事故;最大可能事故危化品排放量采用下式计算:
Q排放量=a×Qmax×P泄漏比例
其中Qmax——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最大储量,m3;P泄漏比例——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比例;a——液态泄露污染物自流入水体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污染风险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平时部分河水直接经河道流向下游,部分河水经生态砾石床、湖泊、湿地或生态塘离线治理设施深度处理后汇入河流下游,保障处理工艺正常的生物净化效率;当河流出现突发水污染事故,则关闭河道内闸板和离线治理设施出水闸门,让含危化品河水全部存储在生态砾石床、湖泊、湿地或生态塘内,并通过强化的物化及生化作用逐步去除;河水水质恢复正常但离线治理设施污染物仍未达标时,保持生态砾石床、湿地离线治理设施进口闸门关闭,打开河道闸板,保障河流正常流动;只有当离线治理设施中截留的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打开生态砾石床、湿地或生态塘设施出水闸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20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渗透浓盐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解酸化高效脉冲布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