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四岔挤扩钻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0978.7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卿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卿建辉 |
主分类号: | E21B3/00 | 分类号: | E21B3/00;E21B7/30;E21B27/00;E21B4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四岔挤扩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四岔挤扩钻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桩工技术的钻机多种多样,现有的多节挤扩灌注桩技术,在建筑领域地基处理中应用广泛,因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单桩的承载力,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这些技术尚存在局限。
现有的挤扩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是:钻孔一挤扩一清孔。用此法施工通常采用旋挖钻机加三岔进行挤扩孔施工,然后更换旋挖斗来清理孔底沉渣。此法施工不仅使得施工工序增加,加大单桩施工的时间和成本,而且无法适时监控挤扩臂在运行中张开的实际状态,也无法对挤扩切削的进给量进行精确控制,从而使得设备不能适应多变的土层结构,导致在沙土层在孔内成腔时,对腔体周围土扰动大,易形成孔底沉渣且挤扩出的腔体不够规则;而在遇到岩石层或硬风花层时,因挤扩臂伸张速度过快,挤扩臂受力过大,导致挤扩臂变形,甚至断裂,造成事故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扩、清孔能一次性完成,且能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实时监控、调节设备工作状态的智能四岔挤扩钻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四岔挤扩钻机,包括钻机本体、由智能控制系统调节的四岔挤扩装置和顶部敞开的清渣斗,清渣斗设置在四岔挤扩装置下部,所述四岔挤扩装置的上连接头与钻机本体的钻杆下端相连,其下连接头与清渣斗上部的连接头相连;四岔挤扩装置的四组挤扩臂成对称布置,使得挤扩时各组挤扩臂的径向力及轴向力能相互抵消;所述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四岔挤扩装置反馈回来的压力、扭矩信息,按预设程序可自动调节挤扩臂往外伸张的进给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四岔挤扩装置旋扩、切削产生的渣土能直接落入顶部敞开的清渣斗中,可达到一次清理孔底沉渣的效果;同时四岔挤扩装置采用对称设计,其所受的径向力及轴向力能相互抵消,在工作中四岔挤扩装置径向跳动小,挤扩出来的腔型好;而且其配备的智能控制系统,可适时监控挤扩臂在运行中张开的实际状态,对挤扩切削的进给量进行精确控制,从而使得设备能够适应多变的土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四岔挤扩装置包括可伸张的挤扩臂、挤扩油缸,挤扩臂分别与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通过销轴铰接,所述挤扩油缸位于四岔挤扩装置的中心位置,挤扩油缸底座与上连接头固定连接,挤扩油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焊接在下连接头上的凸耳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设的挤扩油缸充当动力来源,使得铰接连接的挤扩臂能够自由往外伸张,进行切削、挤扩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挤扩臂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切削齿和挤扩刀片,切削齿数量和挤扩刀片的种类组合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调节,非常方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切削齿和挤扩刀片有助于挤扩臂更好地进行切削、挤扩作业,调节切削齿的数量和挤扩刀片种类组合,可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的土层。
进一步地,所述挤扩臂由上挤扩臂和下挤扩臂组成,上挤扩臂与下挤扩臂之间通过销轴铰接,上挤扩臂的另一端与上连接头通过销轴铰接,下挤扩臂的另一端与下连接头通过销轴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销轴连接的上、下挤扩臂设计,保证了挤扩臂往外的自由伸张。
进一步地,所述清渣斗包括连接头、筒体、筋板、挖齿、底板和放渣机构,筒体一旁设置有放渣机构,放渣机构与连接头相连,连接头与筒体之间通过若干根筋板固定连接,底板通过一侧设置的底板销轴活动连接在筒体底部,底板上设有两排挖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筋板可起到稳定、加固设备的作用,放渣机构用于将筒体内的渣土自动卸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挖齿可进一步挖掘清理孔内沉渣。
进一步地,所述放渣机构由放渣杆、弹簧、连杆、锁扣及挂钩组成,套设有弹簧的放渣杆与筒体内的连杆连接,连杆与其下部的锁扣连接,锁扣与安装在筒体上的挂钩相配合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清渣斗提出需要放渣时,由旋挖钻的动力头,按下放渣杆,则锁扣与挂钩解开,底板在重力作用下,绕底板销轴转动打开,渣土在重力的作用下倒出;放渣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位,把底板合上时,锁扣自动锁死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控系统油压,当系统突然失压或压力突然变小时,通过预先植入的油管防爆控制装置,可直接关闭油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油管由于在桩孔内,无法进行监控,经常出现缠绕、磨损,导致油管破裂,致使系统的液压油大量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事故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卿建辉,未经卿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09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