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90000027.9 | 申请日: | 2015-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1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村山博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Q7/00 | 分类号: | H01Q7/00;H01Q9/42;H01Q1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RFID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装 置。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移动电话终端、移动信息终端等移动终端的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HF频带的RFID中,一般使用平面线圈天 线。
另一方面,如今的移动电话终端等无线通信装置趋于薄型化,为了应对 因薄型化而造成的强度不足,或从设计性的观点来看,使用金属壳体的情况 (包含对树脂壳体施加金属镀敷加工的情况)有所增加。
然而,在壳体使用金属的情况下,由于内置于终端的平面线圈天线与金 属面相对,因此会将平面线圈的信号电流抵消的感应电流(涡电流)将流至 金属面。因此,平面线圈天线被金属面遮挡,无法与对象侧装置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平面线圈天线靠近配置于金 属构件的天线装置。该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通过在金属构件设置使平面线 圈天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从而即使在将平面线圈天线靠近配置于 金属构件的装置中仍能使用NFC天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6946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天线装置中,在金属构件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具 有与平面线圈天线的线圈图案相同程度大小的开口面积,因此在将上述金属 构件应用于壳体的情况下,壳体本身的机械强度降低。尤其是在移动终端、 平板PC等大面积、薄型装置中,必须避免金属壳体的机械强度下降。另外, 在开口部露出至外表面的情况下,在外观设计方面受到较大限制。此外,在 将上述金属构件用作为静电屏蔽材料的情况下,在开口部静电屏蔽效果下 降,从而在电气特性方面也成为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开口部的面状导体与平面线圈天 线相对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能够抑制开口部处的开口面积增大,同时还 能获得足够的通信特性的无线通信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具有开口部的面状导体、以及与开口 部相对配置并具有线圈图案及线圈开口的平面线圈天线,开口部设有线条图 案,该线条图案具有互相平行的多个线条部,且该线条图案的一部分在开口 部周围与面状导体相连接。
俯视时,所述开口部的尺寸中的线条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优选为比同方 向上线圈图案的外形尺寸要大。
俯视时,所述开口部的尺寸中的线条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优选为比与其 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要大,在与线条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部的尺 寸比线圈开口的尺寸要大。
优选为,所述开口部在俯视时为矩形,线条图案与开口部的互相相对的 两条边相连接。
优选为,利用所述线条图案而得到的开口部的覆盖率为30%以上。
优选为,根据与所述平面线圈天线相耦合的线条图案的电感来决定平面 线圈天线的电感值,以使得平面线圈天线的谐振频率成为规定值。
优选为,所述平面线圈天线的线圈图案的卷绕宽度比两根所述线条部的 线宽与所述线条部的线间距离之和要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面状导体的开口部设置具有多个平行的线条部 的线条图案,从而开口部的一部分被堵塞,使得开口面积变小,并且在平面 线圈天线与开口部相对的状态下,在开口部附近及多个线条部感应出电流, 因此磁场透过性地穿过面状导体,从而能获得足够的通信特性。因此,在将 面状导体用作为结构材料的情况下,能确保其机械强度。并且,在将面状导 体用作为屏蔽材料的情况下,能确保其屏蔽效果。此外,在将面状导体用于 装置外表面的情况下,能缓解其外观设计的限制。
尤其是,若俯视时,所述开口部的尺寸中的线条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比 同方向上线圈图案的外形尺寸要大,则在抵消平面线圈天线所产生的磁场的 方向上的电流得以有效抑制。
另外,若俯视时,所述开口部的尺寸中的线条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比与 其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要大,且在与线条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部 的尺寸比线圈开口的尺寸要大,则在抵消平面线圈天线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 上的电流得以有效抑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90000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
 - 下一篇:智能型红外防盗报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