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85322.3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9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康巨;高木昌彦;田中健裕;渡部和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F25B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切实且响应性好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具有: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40);收容制冷剂回路的热交换器(7)和送风风扇(7f)的热交换器单元(1);设置于制冷剂回路中的、与钎焊部(W)邻接的部位或与制冷剂配管彼此接合的接合部(15a、15b)邻接的部位的温度传感器(94a、94b、94c、94d);以及构成为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判定制冷剂泄漏的有无的控制部(30);温度传感器与钎焊部或接合部一起由隔热材料(82a、82d)覆盖,控制部构成为,在判定为制冷剂泄漏时使送风风扇运转,并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时间变化变成正为契机而使送风风扇停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空调机。该空调机具有设置在室内机的外表面来检测制冷剂的气体传感器、以及在气体传感器检测到制冷剂时进行使室内送风风扇旋转的控制的控制部。在该空调机中,在制冷剂从与室内机相连的延长配管向室内泄漏的情况或在室内机内部泄漏的制冷剂通过室内机的框体的间隙而向室内机的外部流出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泄漏制冷剂。另外,通过在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时使室内送风风扇旋转,从而自设置于室内机的框体的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从吹出口向室内吹出空气,所以,能够使泄漏的制冷剂扩散。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具有检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制冷剂泄漏判断部,当在压缩机停止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超过规定速度地下降了时,该制冷剂泄漏判断部判断为制冷剂泄漏。温度传感器在制冷剂回路中配置于液体制冷剂有可能积存的部位、具体地说是室内热交换器的集管的下部。在该文献中记载了能够通过液体制冷剂温度的急速下降来切实地检测制冷剂的急速泄漏。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具有检测制冷剂泄漏的制冷剂检测机构、以及在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驱动冷凝器用或蒸发器用的送风风扇的控制部。在该制冷装置中,在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由控制部驱动的送风风扇而使制冷剂扩散或将其排出,所以,能够防止规定部位处的制冷剂浓度的增高。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而驱动送风风扇后,在通过使制冷剂扩散或将其排出而不再由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到制冷剂的情况下,控制部停止送风风扇的驱动。另外,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后,不论此后的检测信号如何,既可以借助计时器驱动送风风扇一定时间,也可以驱动送风风扇直到作业者切断停止通电的开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99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10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271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采用气体传感器作为制冷剂检测机构。但是,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特性易于年久劣化,所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存在可能无法长期切实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制冷装置中,作为制冷剂检测机构,采用具有长期可靠性的温度传感器而并非气体传感器。但是,在压缩机的停止时,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分布未必能够控制。因此,由于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的部分积存的液体制冷剂的量会产生不均,所以,制冷剂泄漏时的气化热所带来的制冷剂温度的降低程度也会产生不均。另外,制冷剂的泄漏不限于在液体制冷剂积存的部位产生。当在液体制冷剂积存的部位以外的部位产生了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首先主要是气体制冷剂泄漏,所以,直到液体制冷剂在液体制冷剂积存的部位气化而使得制冷剂温度降低为止,需要时间。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制冷装置中,存在可能无法响应性好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5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