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84198.9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0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李波;陈继飞;霍志强;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依格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1N33/00;H04B7/14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器 内部通信单元 监测系统 移动设备 外部通信单元 传输监测 监测数据 接收监测 转发 通信 | ||
公开了一种监测系统和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具有内部通信单元的至少一个监测器,以及与所述监测器的所述内部通信单元通信的至少一个移动设备。一个或多个监测器通过所述内部通信单元向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传输监测数据。所述系统和方法还可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监测器分开且不同的外部通信单元。所述外部通信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监测器接收监测数据并且将所述监测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整体涉及监测系统和方法,诸如气体或热成像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气体传感器或监测器用于测量特定位置内的目标气体浓度。个人或便携式气体传感器、检测器或监测器(“个人气体监测器”)用于各种环境中以检测有害气体。例如,消防和应急人员可在危险区域佩戴或携带个人气体监测器以检测有毒气体,诸如一氧化碳。个人气体监测器通常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警告器或显示器的气体检测介质。如果所检测到的气体超过不安全阈值,则可发出声音警报,并且/或者在显示器上显示视觉警报。
一种已知的个人气体监测器包括内部远程无线通信系统。然而,在个人气体监测器内容纳此类通信系统使得气体监测器大而笨重。因此,气体监测器可能难以佩戴和/或保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可包括具有内部通信单元的至少一个监测器以及与内部通信单元通信的至少一个移动设备。一个或多个监测器通过内部通信单元向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传输监测数据。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通信单元诸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选择性地与移动设备连接和断开。
监测系统还可包括与监测器分开且不同的外部通信单元。外部通信单元从一个或多个监测器接收监测数据,并将该监测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因此,外部通信单元可在两个分开且不同的便携式设备(例如,监测器与移动设备)之间提供通信桥。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外部通信单元包括近场收发器和远程收发器。外部通信单元可通过近场通信协议与内部通信单元无线通信。外部通信单元可通过远程通信协议与移动设备无线通信。例如,近场通信协议可以是蓝牙,而远程通信协议可以是WiFi。外部通信单元可与内部通信单元和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无线通信。外部通信单元可诸如通过USB接口选择性地与移动设备连接和断开。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监测器包括个人气体监测器,该个人监测器包括检测一种或多种气体的气体传感器。在至少一个其他实施方案中,监测器包括热成像系统,该热成像系统包括热红外相机。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单个移动设备从多个监测器接收监测数据。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可包括与多个移动设备通信的中央监测中心。每个移动设备可以与相应的一组监测器通信。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可包括将内部通信单元设置在至少一个监测器内,通过内部通信单元传输监测数据,然后通过移动设备接收监测数据。该方法可包括相对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选择性地连接和断开内部通信单元。该方法可包括通过与至少一个监测器分开且不同的外部通信单元从内部通信单元接收监测数据,然后将监测数据从外部通信单元转发至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的个人气体监测器的前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的监测系统的示意图,该监测系统用于在个人气体监测器与移动设备之间传送信息。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的外部通信单元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的个人气体监测器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的通过外部通信单元将信息从个人气体监测器传送至移动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案的监测系统的前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依格安全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依格安全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41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