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83766.3 | 申请日: | 2015-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9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正纮;伊藤拓也;大越靖;石田和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13/00;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 ||
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制冷剂回路(RC)、制冷剂罐回路(12)和除气配管(30)。制冷剂回路(RC)通过连接压缩机(2)、流路切换装置(3)、第1热交换器(4)、减压装置(5)以及第2热交换器(6)而构成。制冷剂罐回路(12)以与减压装置(5)并联的方式连接于第1以及第2热交换器(4、6)。除气配管(30)具有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流路切换装置(3)构成为将从压缩机(2)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向切换到第1以及第2热交换器(4、6)中的任意一方。制冷剂罐回路(12)包括制冷剂罐(14)。除气配管(30)的第一端(30a)与制冷剂罐(14)连接,除气配管(30)的第二端(30b)与制冷剂回路(RC)以及制冷剂罐回路(12)中的至少一方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装置,尤其涉及具备流路切换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向切换到第1以及第2热交换器中的任意一方。
背景技术
制冷循环装置存在以下构成: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向切换到第1以及第2热交换器中的任意一方,从而切换制冷和制热。在该制冷循环装置中,一般来讲,相比第2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第1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流路的容积更大。此时,相比制热,制冷时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性能系数)最大的最佳制冷剂量更多,因而,相比制热,制冷时的制冷剂量更多。因此,对于制热而言,制冷的制冷剂量变得过多,因而提出了将在制热时多余的制冷剂回收到制冷剂罐中的制冷剂罐回路。这样的制冷剂罐回路已被例如日本特开2014-11915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在该公报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在制热时多余的制冷剂被积存到制冷剂罐回路的制冷剂罐(接收器)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91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当在制冷时将制冷剂回收到制冷剂罐之际,制冷剂以气液二相的状态被回收到制冷剂罐中。因而,制冷剂罐内的气体制冷剂会妨碍液体制冷剂的流入。因此,制冷剂无法充分地被回收到制冷剂罐中,故而在制热时多余的制冷剂残存于制冷剂回路。因而,若空调机的运转从制冷被切换到制热,则产生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回液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存在具备除霜模式的制冷循环装置,除霜模式用于使附着于在制热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1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的霜融解。除霜模式按照与制冷相同的循环方式、即与制热相反的循环方式使制冷剂循环。因而,当运转从除霜模式被切换到制热时,与运转从制冷被切换到制热的情况同样,产生回液的可能性很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回液产生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制冷剂罐回路和除气配管。制冷剂回路通过连接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第1热交换器、减压装置以及第2热交换器而构成。制冷剂罐回路以与减压装置并联的方式连接于第1以及第2热交换器。除气配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向切换到第1以及第2热交换器中的任意一方。制冷剂罐回路包括制冷剂罐。除气配管的第一端与制冷剂罐连接,除气配管的第二端与制冷剂回路以及制冷剂罐回路中的至少一方连接。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3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