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83408.2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2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金丽丽;刘重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接收 译码处理 译码结果 极化 码字 编译码 冻结 循环冗余校验码 接收码字 路径数 译码 输出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及其装置。极化码的译码方法,包括:接收码字,所述码字包含接收比特和冻结比特;从所述码字中提取接收比特,并对所述接收比特按照在码字中的位置顺序划分成M组接收比特,其中,各组接收比特均包含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校验比特,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对所述M组接收比特进行SCL译码处理,并将M组接收比特对应的最终译码结果与冻结比特进行组合并输出;其中,所述译码处理包括:对第m‑1组接收比特进行L条路径的SCL译码处理,并对各L条路径的译码结果分别与第1至第m‑2组接收比特的最终译码结果一同进行CRC校验,若L条路径的译码结果中存在能够通过CRC校验的路径,则开始对第m组接收比特进行SCL译码处理;否则对L翻倍,并从第1组开始重新进行SCL译码处理,直到L达到路径数上限Lmax且m达到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以下简称:FEC)技术是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可以通过牺牲一定的传输带宽来大幅提升系统性能。
极化码(以下简称:Polar码)是FEC技术的一种,是由Erdal Arikan于2007年提出的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在二进制离散无记忆信道(Binary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以下简称:BDMC)下,这种编码方法理论上可以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连续删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以下简称:SC)译码算法是针对于Polar码最常见的译码算法。但针对中长码,SC译码性能并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在SC译码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序列连续删除(SC List,以下简称:SCL)+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Redundancy Check,以下简称:CRC)译码算法。SCL+CRC算法是在每一次的SC译码之后,进行路径分裂,允许有Lmax条译码结果路径,从这Lmax条译码结果路径中选出能够通过CRC校验且概率乘积最大的一条路径上的译码结果作为译码输出,从而显著提高译码准确度。
但是,现有的SCL+CRC译码算法,其译码速度慢,延时大,无法满足高效的处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及其装置,以提高译码速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化码的编码方法,包括:
将信息比特按照在码字中的位置顺序划分成M组信息比特,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对M组信息比特分别附加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校验比特,得到待发送信息比特,其中,第1组信息比特所附加的CRC校验比特是根据第1组信息比特生成的,第m组信息比特所附加的CRC校验比特是根据附加有CRC校验比特的第1组信息比特至第m-1组信息比特以及第m组信息比特生成的,2≤m≤M;
对所述待发送信息比特和冻结比特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码字并发送。
可选的,所述将信息比特按照在码字中的位置顺序划分成M组信息比特,包括:
将信息比特按照在码字中的位置顺序等分成M组,得到M组信息比特。
可选的,所述对M组信息比特分别附加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校验比特,包括:
将所述CRC校验比特分别附加在M组信息比特中各组信息比特的尾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化码的译码方法,包括:
接收码字,所述码字包含接收比特和冻结比特;
从所述码字中提取接收比特,并对所述接收比特按照在码字中的位置顺序划分成M组接收比特,其中,各组接收比特均包含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校验比特,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3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