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送风机以及制冷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2057.3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2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场和彦;矢部浩二;山中宏志;薮内宏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8 | 分类号: | H02K1/28;H02K1/27;H02K1/3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肖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转子 送风机 以及 制冷 空调机 | ||
电动机的转子(20)具备:旋转轴(21);小径铁芯(22),固定于旋转轴(21)的外周面;大径铁芯(23),在与旋转轴(21)的轴心(P)正交的径向上与小径铁芯(22)隔着间隙地配置且将多个铁芯块(26)组合而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配置于具有与小径铁芯(22)共同的轴心(P)的位置;以及绝缘树脂(24),固定小径铁芯(22)和大径铁芯(23)。构成大径铁芯(23)的材料与构成小径铁芯(22)的材料不同。构成大径铁芯(23)的材料的铁损小于构成小径铁芯(22)的材料的铁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由流过卷绕于定子的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而旋转的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送风机以及制冷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的转子,是用于内转型的电动机的转子,具备:外芯,与定子的内周部对置而构成旋转所需的定子的磁路;内芯,为了将旋转力传递到旋转轴,被固定于旋转轴;以及橡胶等弹性体,填充在外芯与内芯之间。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动机的转子在外芯的内周侧以及内芯的内周侧具有相互对置的多个突起,外芯的突起或者内芯的突起中的至少一方被橡胶等弹性体覆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61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动机的转子在层叠多个薄板材料而构成外芯以及内芯的情况下,从生产率的观点来看,一般对同一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外芯以及内芯的薄板材料。关于电动机的转子,当对同一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外芯以及内芯的薄板材料时,构成板材的内芯的薄板材料与构成外芯的薄板材料之间成为废料,有可能材料成品率低,导致成本的高涨。
另外,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动机的转子在内芯与外芯的轴心方向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当对同一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外芯以及内芯的薄板材料时,轴心方向的长度较短的芯的薄板材料变得多余,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动机的转子,当对不同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构成外芯以及内芯的薄板材料时,构成外芯的薄板材料的内侧成为废料,有可能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
另外,关于电动机的转子,为了改善板材的材料成品率,还考虑用树脂的注塑成型品、铝压铸品或者粉末压坯体来构成不构成磁路的内芯。电动机的转子在由树脂的注塑成型品、铝压铸品或者粉末压坯体构成的情况下,材料成品率提高,但为了确保与旋转轴的紧固力,需要使内芯的轴心方向的长度变长,有可能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导致成本的高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的电动机的转子。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中,具备:旋转轴;第1铁芯,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第2铁芯,在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正交的径向上与所述第1铁芯隔着间隙地配置且将多个铁芯块组合而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配置于具有与所述第1铁芯共同的轴心的位置;以及绝缘树脂,固定所述第1铁芯与所述第2铁芯。
本发明的电动机的转子起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的与旋转轴正交的横剖视图。
图3是示出形成构成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小径铁芯的薄板材料的金属条材料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形成构成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大径铁芯的薄板材料的金属条材料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转子的与旋转轴正交的横剖视图。
图6是示出形成构成图5所示的电动机的小径铁芯的薄板材料的金属条材料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形成构成图5所示的电动机的大径铁芯的薄板材料的金属条材料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2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设备之间的安全直接发现
- 下一篇: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