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82001.8 | 申请日: | 2015-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1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贵彦;爱甲光德;白泽敬昭;辻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F16B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具有在进行树脂封装时,树脂难以侵入至嵌入电极与螺母之间的构造。本发明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嵌入电极(102),其具有供螺栓从外侧插入的嵌入孔(102a);螺母(103),其具有与螺栓螺合的螺孔,该螺母(103)以螺孔与嵌入孔(102a)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嵌入电极(102)的内侧;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其与嵌入电极(102a)电连接;以及树脂(104),其对嵌入电极(102)的内侧、螺母(103)及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进行封装,在螺母(103)的与嵌入电极(102)抵接侧的抵接面(103a)的外周设置裙边(103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特别涉及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极连接的嵌入电极的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用作在电动机控制、空调等的逆变器等中使用的功率模块的半导体装置,例如已知下述半导体装置,其具有:散热板、接合于散热板之上的散热用绝缘基板、配置于散热用绝缘基板之上的半导体元件、用于将半导体元件与外部的电极连接的嵌入电极。
在嵌入电极的内侧配置有螺母,能够从嵌入电极的外部(即,半导体装置的外部)将螺栓螺合。嵌入电极的内侧、螺母及半导体元件等通过封装树脂进行了封装。
在进行树脂封装(也称作树脂成型)时,在嵌入电极与螺母之间即使存在很小的间隙,树脂也会侵入该间隙。于是,在树脂封装后,在嵌入电极与螺母之间产生树脂的漫入。
树脂向嵌入电极与螺母之间的漫入在螺栓紧固时引起树脂蠕变。树脂蠕变成为引起使用中或刚紧固之后的轴向力的下降的原因。轴向力的下降有可能大幅地损害功率模块的所设想出的品质。因此,防止树脂漫入是在进行树脂封装方面非常重要的要素。
在树脂封装时,作为将嵌入电极和螺母临时固定的技术,已知设置树脂板而进行螺栓紧固的技术、通过磁力将螺母暂时固定的技术。但是存在下述问题,即,使螺母与嵌入电极密接的力弱,因此产生间隙,熔解后的树脂会侵入该间隙。另外,已知将螺母在旋转方向上暂时固定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1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问题,即,专注于螺母的旋转方向的暂时固定,轴向的密接力弱,容易在电极与螺母间产生间隙。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具有在进行树脂封装时,树脂难以侵入至嵌入电极与螺母之间的构造。
本发明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嵌入电极,其具有供螺栓从外侧插入的嵌入孔;螺母,其具有与螺栓螺合的螺孔,该螺母以螺孔与嵌入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嵌入电极的内侧;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其与嵌入电极电连接;以及树脂,其对嵌入电极的内侧、螺母及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进行封装,在螺母的与嵌入电极抵接侧的抵接面的外周设置裙边。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嵌入电极,其具有供螺栓从外侧插入的嵌入孔;螺母,其具有与螺栓螺合的螺孔,该螺母以螺孔与嵌入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嵌入电极的内侧;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其与嵌入电极电连接;以及树脂,其对嵌入电极的内侧、螺母及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进行封装,螺母和嵌入电极的至少一者具有压入至另一者的压入构造。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嵌入电极,其具有供螺栓从外侧插入的嵌入孔;螺母,其具有与螺栓螺合的螺孔,该螺母以螺孔与嵌入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嵌入电极的内侧;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其与嵌入电极电连接;以及树脂,其对嵌入电极的内侧、螺母及至少1个半导体元件进行封装,嵌入电极具有U字形部分,就U字形部分的相对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而言,在第1部分设置有嵌入孔,螺母的具有螺孔的面与第1部分抵接,螺母的与抵接面相反侧的端部与第2部分抵接,螺母在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受到按压。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2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