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条形件、履带板及条形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0672.0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4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大石真之;浅田久夫;正朋祥;久松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2D55/26 | 分类号: | B62D5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 履带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条形件,与构成履带的履带板的履齿部接合,其特征在于,
具有:
基础部,其具有棒状形状,由第一金属形成;
增厚层,其沿所述基础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以覆盖所述基础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
在所述基础部的表面的、所述被覆区域与所述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边界即增厚端部上,形成所述露出区域与所述增厚层的表面构成同一平面的锻造面,
所述增厚层包括:
由第二金属形成的母相;
在所述母相中分散的硬质颗粒,
位于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距离所述硬质颗粒的平均粒径以内的区域即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颗粒以埋入所述增厚层的状态排列配置,
位于所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有所述硬质颗粒的、与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露出的区域对应的中心角为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件,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述硬质颗粒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相接而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条形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层在包括所述增厚层与所述基础部的界面的区域中具有向所述基础部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在各所述突出部内进入了一个硬质颗粒的至少一部分。
4.一种履带板,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件。
5.一种履带板,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形件。
6.一种条形件的制造方法,是与构成履带的履带板的履齿部接合的条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
准备基础材料的工序,准备具有棒状形状、由第一金属形成的基础材料;
形成增厚层的工序,沿所述基础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地形成含有由第二金属形成的母相和在所述母相中分散的硬质颗粒的增厚层,以覆盖所述基础材料的表面的一部分即被覆区域;
锻造基础材料的工序,对形成有所述增厚层的所述基础材料进行锻造,以对所述基础材料的表面的、所述被覆区域与所述被覆区域以外的区域即露出区域的边界即增厚端部进行加工,使位于从所述增厚层的表面距离所述硬质颗粒的平均粒径以内的区域即增厚层表层区域内的所有所述硬质颗粒的、与从所述增厚层的所述表面露出的区域对应的中心角为锐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条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形成有所述增厚层的所述基础材料进行锻造的工序中,对形成有所述增厚层的所述基础材料进行热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条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形成有所述增厚层的所述基础材料进行锻造的工序中,对所述增厚层及所述基础材料整体进行加热,进行热锻。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形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增厚层的工序中,形成包含由第二金属构成的母相、以及在所述母相中分散的硬质颗粒的所述增厚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06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履带
- 下一篇:车身组装方法和车身组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