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9413.6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4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魏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36 | 分类号: | H04W40/36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耀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p 地址 管理 方法 装置 移动 节点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IP地址锚点在检测到移动节点MN接入该IP地址锚点所在的IP子网时,获取MN正在使用的有效IP地址前缀;IP地址锚点根据有效IP地址前缀向MN发送切换指示信息;以使得MN根据切换指示信息确定所接入的IP子网是否已发生变化。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MN无法判断其所接入的IP子网是否已发生变化的问题;达到了使得MN能够准确判断其所接入的IP子网是否已发生变化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
背景技术
移动节点(英文:Mobile Node;简称:MN)是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之类的移动终端设备。由于MN的移动性,MN会在多个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Protocol;简称:IP)子网间发生移动。为了保证MN在IP子网间发生移动后仍然能够与通信对端节点(英文:Correspondent Node;简称:CN)之间保持通信,移动性管理方案应运而生。
目前,分布式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应用较为广泛。在分布式移动性管理(英文: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简称:DMM)网络架构中,包含多个IP子网,每个IP子网对应部署有一个IP地址锚点。在DMM网络中,现有的IP地址管理方法如下:当MN从第一IP子网移动至第二IP子网时,第二IP子网中的IP地址锚点会为MN分配一个IP地址前缀。之后,该IP地址锚点会将其分配的IP地址前缀以及MN正在使用的有效IP地址前缀提供给MN,以使得MN使用上述IP地址前缀继续已有网络会话或者发起新的网络会话。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同一个IP地址锚点可分配不同的IP地址前缀,因此MN无法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前缀的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其所接入的IP子网是否已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MN无法判断其所接入的IP子网是否已发生变化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IP地址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P地址锚点在检测到移动节点MN接入所述IP地址锚点所在的IP子网时,获取所述MN正在使用的有效IP地址前缀;
所述IP地址锚点根据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向所述MN发送切换指示信息;以使得所述MN根据所述切换指示信息确定所接入的IP子网是否已发生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IP地址锚点根据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向所述MN发送切换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IP地址锚点判断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中是否已有由所述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
若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中没有由所述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则所述IP地址锚点为所述MN分配IP地址前缀,并将由所述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与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中由其它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区别标识;
若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中已有由所述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则所述IP地址锚点将由所述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与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中由其它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区别标识;
所述IP地址锚点向所述MN发送所述切换指示信息,所述切换指示信息包括:由所述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由其它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以及类型标识,所述类型标识用于区别标识由所述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与由其它IP地址锚点分配的IP地址前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IP地址锚点根据所述有效IP地址前缀向所述MN发送切换指示信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9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