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8800.8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0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松山敏和;天野昌春;柴田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思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部件 制造 方法 | ||
具有:准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第一部件(2)和由变形阻力比第一金属小的第二金属构成的第二部件(3)的工序;将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接合的工序。将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接合的工序包含:向模具(93)的型腔(10)内配置第二部件(3)的工序;向第二部件(3)按压第一部件(2),并使第一部件在与第二部件(3)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绕旋转轴相对旋转,从而加热第一部件(2)及第二部件(3)的工序;使加热的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冷却的工序。在配置第二部件(3)的工序中,以第二部件接触面(3A)被型腔(10)的侧壁(12)包围的方式配置第二部件(3),从而得到将由不同金属构成的部件彼此相互直接牢固地接合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更特定地,涉及一种具有将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的部件接合的构造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将由不同金属构成的部件彼此相互固定的构造的金属部件有时被用作机械构件。例如,作为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活塞瓦,公知在由钢构成的基座部上固定由铜合金构成的滑动部的活塞瓦。在这种活塞瓦中,有时使用将滑动部铆接固定于基座部的活塞瓦。
为了将滑动部铆接固定于基座部,需要在将滑动部安装于基座部之前,将滑动部预先加工成能够铆接固定的形状。因此,存在滑动构件的制造成本因滑动部的加工费用而变高的问题。针对于此,提出了一种将滑动部按压于基座部而使之变形,通过使滑动部卡合于基座部而将滑动部固定于基座部的活塞瓦(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10-89241号公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9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活塞瓦的构造中,滑动部只是卡合固定于基座部。因此,在对活塞瓦施加冲击的情况下,滑动部向基座部的固定状态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将由不同金属构成的部件彼此相互直接牢固地接合的构造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由第一金属构成的第一部件和由变形阻力比第一金属小的第二金属构成的第二部件的工序;向形成有由底壁和从底壁向与底壁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侧壁规定的型腔的模具的型腔内配置第二部件的工序;向配置于型腔内的第二部件按压第一部件,并使第一部件在与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绕旋转轴相对旋转,从而加热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工序;使加热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冷却,从而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接合的工序;在配置第二部件的工序中,以第二部件接触面即第二部件中与第一部件接触的面被规定型腔的侧壁包围的方式配置第二部件。
在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第一部件在与配置于模具内的第二部件接触的状态下在与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绕旋转轴相对旋转,从而加热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此时,由于第二部件的变形阻力比第一部件小,因此第二部件发生变形而与规定模具的型腔的侧壁接触。由此,可以抑制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一同旋转,并且还可以抑制第二部件的进一步变形。因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摩擦而进一步产生热量,可以抑制所产生的热量从型腔内散出。通过将如此加热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维持在接触状态同时对它们进行冷却,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直接接合。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具有将由不同金属构成的部件彼此相互直接牢固地接合的构造的金属部件。
上述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将第二部件在加热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工序中变形而形成的毛刺除去的工序。这样一来,能够得到将接合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形成的毛刺除去的金属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8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