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设备、节点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77219.4 | 申请日: | 2015-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9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谢维尔·格拉波特;亨里克·伦德奎斯特;马里奥·科斯塔;彼得里·克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网络 中的 设备 节点 方法 以及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大体涉及一种用户设备、接入节点,以及用于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的方法。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用于从接入节点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号。该用户设备还包括处理器,用于在两个时间点测量所述至少一个下行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信号在两个时间点的测量差值是否超过阈值,并且当差值超过阈值时,生成至少一个上行传输。该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器,用于通过上行随机接入信道传输至少一个上行传输。该接入节点包括发送器,用于传输至少一个下行信号。该接入节点还包括接收器,用于通过随机接入信道接收至少一个上行传输。该接入节点还包括处理器,用于基于至少一个上行传输为信标和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传输分配。该接入节点的发送器还用于下行传输与确定的传输分配对应的响应。
发明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大体涉及用户设备、接入节点、用于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的方法,以及实现这些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发明背景
无线网络通常包括若干接入节点(access node,简称AN)和若干用户设备。针对正确的网络操作,用户设备传输上行(uplink,简称UL)参考信号(下文称为信标),所述参考信号在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处接收、检测和解码。接入节点和/或网络对此类信标检测和/或信标测量有多种用途。例如,信标可用于确定用户设备在特定区域中的位置,确定应该服务特定用户设备的接入节点,和/或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的连续子载波的数量,此类上行信标可以为频域中的窄带或宽带。用于上行信标的用户设备分配可以由网络通过例如下行(downlink,简称DL)控制信道使用至少一个节点发送。
特定用户设备传输UL信标的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且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若针对特定用户设备的UL信标传输速率低,该用户设备的位置可能在网络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显著变化。然后,例如在需要发送DL数据等情况下,网络无法到达该用户设备,因为之前能连接到用户设备的接入点无法再连接。此时,在用户设备传输了下一个UL信标之后,必须重新建立下行可达性。因此,在重置下行可达性前会产生一些延迟。
因此,网络进行的UL信标和/或参考信号资源分配对特定时间、地点的至少一个特定用户设备的需求回应较差。在例如用户设备从静止状态突然变为运动状态,或从运动状态突然变为静止状态等情况下,这将产生问题。在此类问题情况中,传统解决方案依赖网络来检测一些性能度量的退化。在其他解决方案中,用户设备测量并向网络报告此类性能度量退化。此时,网络须基于此类退化的性能度量,通过对应增加或降低UL信标传输的速率来作出回应。由此导致用户设备发生变化到网络相应改变UL信标传输速率间的反应时间在网络中的许多情况下都过长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到的至少部分缺点,并提高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性能。
本文中的“或”及对应的权利要求应被理解为覆盖“和”和“或”的数学OR,不应理解为XOR(不包括OR)。
另外,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任何和所有组合。此外,单数形式“一”和“所述”解释为“至少一个”,因此还包括多个,除非另外明确地陈述。应进一步了解,术语“包括”用于说明存在所述特征、动作、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动作、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文档中,下行(downlink,简称DL)用于表述从接入节点到用户设备的传输路径。上行(uplink,简称UL)用于表述相反方向的传输路径,即从用户设备到接入节点。
上述目标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的。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实现方式可以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找到。
第一方面,上面提及的目标由一种用户设备实现,包括:
-接收器,用于从接入节点接收至少一个下行信号;
-处理器,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72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