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激施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5762.0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1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A47C7/62;A61B5/18;A61M21/00;B60N2/90;G01C21/36;G08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玮;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激 施加 装置 | ||
刺激施加装置对苏醒效果高的部位施加刺激。刺激施加装置具备设置于驾驶员(用户)就坐的车用座椅(椅子)并对驾驶员的背阔肌的肌腱部施加刺激的第一振动装置以及设置于车用座椅并对驾驶员的臀中肌的肌腱部施加刺激的第二振动装置中至少任一方、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备驱动控制第一振动装置以及第二振动装置中至少任一方由此对驾驶员施加刺激的驱动控制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刺激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刺激施加装置的一种形式,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刺激施加装置具备危险探测机构,该危险探测机构包括车辆的车道脱离预知/探测机构或者/以及驾驶员的瞌睡探测机构;和警报用马达控制机构,该警报用马达控制机构在接收到来自上述危险探测机构的探测信号时输出正反转信号,使操作电动座椅的马达正反转并使上述电动座椅产生警报用振动。由此,利用为了使电动座椅的各部位动作而预先设置的马达能够向驾驶员发出基于振动的警报。
另外,作为刺激施加装置的另一种形式,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示的装置。如专利文献2的图1所示,刺激施加装置构成为:在作为对象者的驾驶员D产生睡意时,气囊3膨胀对驾驶员D的竖脊肌附加压感刺激的苏醒刺激,生理计测装置8计测作为表示竖脊肌的活动状态的参数的肌肉电位,苏醒维持ECU11根据计测出的肌肉电位将由气囊3对竖脊肌附加的压感苏醒刺激的强度控制为激活驾驶员D的脑细胞活动的适当强度。此外,刺激施加装置构成为振动体7对竖脊肌附加振动刺激。其结果是,产生睡意的驾驶员D有效维持苏醒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04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2541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刺激施加装置中,对电动座椅施加振动,所以该振动成为对驾驶员的警报,能够向驾驶员通知危险。然而,仅通知危险无法充分消除驾驶员的睡意。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刺激施加装置中,气囊3膨胀而对驾驶员D的竖脊肌附加压感刺激的苏醒刺激,由此对驾驶员D施加刺激。然而,在刺激施加装置中,施加刺激的部位不适当而无法充分消除驾驶员的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是在刺激施加装置中对苏醒效果高的部位施加刺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刺激施加装置的发明具备第一振动装置和第二振动装置中的至少任一方,其中,上述第一振动装置以当用户落座于椅子时与上述用户的背阔肌的肌腱部对置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椅子,并对上述用户的背阔肌的肌腱部施加刺激,上述第二振动装置以当上述用户落座于上述椅子时与上述用户的臀中肌的肌腱部对置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椅子,并对上述用户的臀中肌的肌腱部施加刺激;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备驱动控制第一振动装置以及第二振动装置中至少任一方而对用户施加刺激的驱动控制部。
由此,驱动控制部将第一振动装置对用户的背阔肌的肌腱部的刺激施加、以及第二振动装置对用户的臀中肌的肌腱部的刺激施加中的至少任一方,施加给用户。即刺激施加装置能够对苏醒效果高的部位适当施加刺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刺激施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刺激施加装置的俯视图,示出了刺激施加装置的振动部被收纳的状态。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刺激施加装置的俯视图,示出了刺激施加装置的振动部与用户接触的状态。
图4是表示针对每一刺激施加部位(每种骨骼肌)的睡意产生抑制效果的图。
图5是表示针对每一刺激施加部位(同一骨骼肌的肌腹部和肌腱部)的睡意产生抑制效果的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57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