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无线技术与焊接设备和监测设备进行接合的可穿戴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5498.0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0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尼·约瑟夫·科沃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5J9/00;B25J11/00;B25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无线 技术 焊接设备 监测 设备 进行 接合 穿戴 | ||
接口装置可以配置成由用户在焊接操作过程中穿戴,也可以集成到衣服或设备中。接口装置可以支持与焊接设备进行接合的第一操作模式以及与焊接监测设备进行接合的第二操作模式。接口装置还可以设置与焊接设备的第一无线连接和与焊接监测设备的第二无线连接。接口装置可以在配置到第一操作模式时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焊接设备进行接合,在配置到第二操作模式时通过第二无线连接与焊接监测设备进行接合。接口装置可以响应于经由用户接口接收的用户输入而操作。
背景技术
焊接是所有行业中越来越普遍的工艺。虽然某些环境下这种工艺可以自动化,但对于人工焊接操作继续存在很多应用,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焊接操作者正确使用焊枪或焊炬。例如,不适当的焊炬角度、接触尖端与工件的距离、行进速度以及不适当的焊接电源设置是可能决定焊缝质量的参数。然而,甚至经验丰富的焊接操作者也常常难以在整个焊接工艺中监测和保持这些重要参数。
发明内容
提供利用无线技术与焊接设备和监测设备进行接合的可穿戴技术的方法和系统,基本上如附图中的至少一个图所示或结合至少一个图所述,在权利要求书中更完整地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弧焊系统。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焊接设备。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焊接头戴装置。
图4示出图3的头戴装置的示例电路系统。
图5A至图5C示出可根据正在进行的焊接的图像确定的各种参数。
图6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用于与焊接和监测设备无线接合的示例可穿戴接口装置。
图6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可穿戴接口装置的示例用户接口。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集成到焊接头戴装置中的用于与焊接和监测设备无线接合的示例接口装置。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用于与焊接和监测设备无线接合的接口装置的示例电路系统。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使用可穿戴或集成式接口装置与焊接和/或监测设备进行接合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示例弧焊系统。参见图1,示出了示例焊接系统10,其中操作者18穿戴焊接头戴装置20并使用焊炬504焊接工件24,由设备12经由导管14向焊炬输送电力,监测设备28可用于监测焊接操作。设备12可以包括电源,可选地包括惰性保护气体源,以及自动提供焊丝/填料的送丝器。
图1的焊接系统10可以配置成通过任何已知技术形成焊缝512,包括电焊技术,诸如保护金属极电弧焊(即,粘结焊)、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MIG)焊接、钨极隋性气体保护(TIG)焊接以及电阻焊接。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焊接设备12可以是向焊炬504的自耗或非自耗电极16(例如在图5C中更好地示出)提供直流电(DC)或交流电(AC)的弧焊设备。电极16将电流输送至工件24上的焊接点。在焊接系统10中,操作者18通过操纵焊炬504并触发电流的启停来控制电极16的位置和操作。当电流流动时,在电极与工件24之间产生电弧26。导管14和电极16因此输送足以在电极16与工件24之间产生电弧26的电流和电压。电弧26将工件24和提供至电极16与工件24之间的焊接点的焊缝512的焊丝或焊条(自耗电极情况下的电极16或非自耗电极情况下的单独焊丝或焊条)局部融化,从而在金属冷却时形成焊缝512。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监测设备28可以用于监测焊接操作。监测设备28可以用于监测焊接操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实时地(也就是发生焊接时)监测。例如,监测设备28可以可操作地用于监测诸如长度、电流、电压、频率、变化和不稳定性等电弧特性。通过监测获得的数据可以(例如由操作者18和/或由自动质量控制系统)用于保证适当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5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