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回程路径上的传送协调的方法和网络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4865.5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1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范锐;郭志恒;刘进华;卢前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0 | 分类号: | H04W2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姜冰;付曼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 回程 路径 传送 协调 方法 网络 节点 | ||
本公开提供用于无线回程路径上的传送协调的方法(400)。该无线回程路径包括至少网络节点以及它的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方法包括在网络节点处:确定(S410)用于往来网络节点的传送的子帧分配;以及将基于所确定的子帧分配向从下游节点到网络节点的第一子帧插入保护期(GP)的指令传送(S420)到下游节点,以避免在第一子帧上来自紧接第一子帧的子帧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并且更特定地涉及用于无线回程路径上的传送协调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对较高容量和/或较低延迟的需求,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需要不断演进。LTE演进的可用频带可能在从10GHz到30GHz的范围内。在这样的高频,路径损耗将非常高并且覆盖将是有限的。因此,将期望节点的致密部署。在这样的情景中部署固定回程是很困难的。相反,因为在这样的高频带的光谱是丰富的,采用其中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相同频率的自回程方案,这将是非常成本有效的。
图1示出这样的自回程方案的简化示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中继器102(其是自回程节点)无线连接到施主演进节点B(eNB),其进而与核心网络(CN)106连接。中继器102与施主eNB 104之间的链路称为中继器102的回程链路,或施主eNB 104的接入链路。中继器102还服务于用户设备(UE)108。从UE 108到中继器102的链路称为中继器102的接入链路,或UE108的回程链路。从UE 108到中继器102并且然后到施主eNB 104的路径在本文能够称为无线回程路径。在无线回程路径上,从离CN 106最远的节点(即,UE 108)到最接近CN 106的节点(即,施主eNB 104)的方向在本文称为上游方向,并且从最接近CN 106的节点(即,施主eNB 104)到离CN 106最远的节点(即,UE 108)的方向在本文称为下游方向。每个节点控制在它的接入链路上的传送(如有的话)并且使在它的回程链路上的传送(如有的话)由它的上游节点控制。在这里假设在中继器102的接入链路与回程链路之间采用时分复用(TDM)方案。在下面,将不失一般性地论述与中继器102有关的干扰情景。
图2图示与图1的中继器102有关的干扰情景。图2示出四个连续子帧(SF)期间#0~#3。图2中的虚线标示参考时序,其已在中继器102、施主eNB 104和UE 108之间同步。图2中的带阴影线条标示子帧。
如在图2中示出的,在201处,施主eNB 104在SF期间#0内将子帧#0传送到中继器102。由于施主eNB 104与中继器102之间的传播延迟,在202处,子帧#0由中继器102接收。从图2能够看到接收的子帧#0的一部分已侵入SF期间#1。在203处,中继器102在SF期间#1内将子帧#1传送到UE 108。因此,接收的子帧#0的已侵入SF期间#1的那部分与传送的子帧#1重叠并且从而经受来自子帧#1传送的干扰,如由子帧#0与#1之间的箭头指示的。
在204处,UE 108将子帧#2传送到中继器102。子帧#2在中继器102的接入链路上传送并且从而它的传送时序由中继器102控制。根据来自中继器102的定时提前(TA)命令,UE108使子帧#2的传送相对于SF期间#2的参考时序提前了TA1的量,使得在205处子帧#2在SF期间#2内能够被中继器102接收。在206处,中继器102将子帧#3传送到施主eNB 104。子帧#3在中继器102的回程链路上传送并且从而它的传送时序由施主eNB 104控制。根据来自施主eNB 104的TA命令,中继器102使子帧#3的传送相对于SF期间#3的参考时序提前了TA2的量,使得在207处子帧#3在SF期间#3内能够被施主eNB 104接收。然而,从图2能够看到子帧#3的一部分已侵入SF期间#2。因此,子帧#3的已侵入SF期间#2的那部分与子帧#2重叠并且从而在接收子帧#2时形成干扰,如由子帧#2与#3之间的箭头指示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48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