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活性碳容器的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装置的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4729.6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8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T.拉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李强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活性碳 容器 装置 以及 这种 机动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活性碳容器(2)的装置(1)。用于燃料供给的燃料箱通入到活性碳容器(2)中,该活性碳容器(2)具有带有用于暂时吸收包含在燃料箱排放物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大面积的碳颗粒作为活性碳过滤器。通过新鲜空气通过输出部(3)被吸入并且被引导通过活性碳容器(2)以由此将碳氢化合物气体引回到燃烧设备的区域中,再生以循环的方式通过反冲发生。为此,装置(1)具有多个布置在相同的平面中的、结构相同的活性碳容器(2),其分别以串联的方式通过连接管路(4)相连接,由此,第一活性碳容器(2)的输出孔(5)分别与另一活性碳容器(2)的输入孔(6)相连接。根据本发明,活性碳容器(2)的输出孔(5)基于重力布置在输入孔(6)之上,从而相应于碳氢化合物的更高的密度,溢流到随后的活性碳容器(2)中以及最终也通过输出部(3)漏出到环境中强烈延迟地发生。因此,尤其,在输入孔(6)和输出孔(5)之间的多倍的高度差有效地防止气态的组成部分逸出到环境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容纳活性碳过滤器的活性碳容器的装置,其被确定用于机动车的燃料容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具有这种活性碳容器的装置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经经常了解用于机动车的活性碳过滤器。所述活性碳过滤器典型地用于,在积累在燃料箱的区域中的气体到达环境中之前,过滤该气体。由此,应防止碳氢化合物无意地排放到环境中。活性碳过滤器典型地如此实施,以至于当在机动车中的内燃机或其它燃烧设备不运行并且因此不能混合燃烧气体(Verbrennungsgas)时,该活性碳过滤器过滤积累在燃料箱中的蒸汽。
包含在车辆油箱中的燃料经受环境加热,该环境加热提高挥发的碳氢化合物燃料的蒸汽压力。在已知的布置中,包括带有较低的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的燃料箱蒸汽被排放到活性碳容器,该活性碳容器包含具有用于暂时吸收燃料箱排放物的大的表面区域的碳颗粒作为活性碳过滤器。在此,活性碳过滤器理解成这样的燃料蒸汽容器,即,其与吸收并且储存燃料蒸汽的吸收介质包装在一起。
在机动车中的内燃机或另一合适的燃烧设备运行中,使活性碳过滤器再生,为此通过其环境联接部吸入新鲜空气,该新鲜空气被引导通过活性碳过滤器并且被引导到燃烧设备的区域中。由此,将燃料蒸汽冲到内燃机进气歧管中,从而可使由活性碳过滤器吸收的碳氢化合物燃烧,以由此避免将有害的排放送出到环境中。
越来越多地,机动车以非常不同的结构形式实现为混合动力车辆。例如,所谓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lug-In-Hybridfahrzeug)主要利用外部充电的电蓄能器工作。由于电蓄能器的电功率足够用于多种短途行驶,机动车可在长的时间段上在不使用内燃机的情况下运行。在该时间中,不进行活性碳过滤器的冲洗。
从文件DE 10 2009 020 703 A1中已知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尤其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内燃机的活性碳过滤器。为了改善再生,通过非常复杂的腔室系统加热用于再生的气体流以及利用活性碳填充的区域,以由此相应地提高活性,并且在再生时可通过用于再生的新鲜空气流更好地吸收碳氢化合物。在此,该构造是复杂的并且由于加热附加地需要能量。
文件WO 2009/042354 A1涉及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如果应从收集容器中取出燃料蒸汽,则将微波能量引入在收集容器内部的颗粒中,以从内部出来加热吸收的颗粒,从而将被吸收的燃料蒸汽从基材(Bett)中排出并且驱回到较冷的燃料箱中。被排出的蒸汽在此处液化或者被保持在低的燃料箱压力下。
文件DE 10 2011 009 149 A1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活性碳过滤器,在其中设置成,活性碳过滤器具有转换设备(Schalteinrichtung)和至少两种活性碳元件。这两种具有活性碳的元件在过滤期间串联地并且在再生期间并联地被穿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4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