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1566.6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8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崔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斯坦科 |
主分类号: | H01L33/30 | 分类号: | H01L33/30;H01L33/0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驱动 发光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器件包括:
基板;
下部半导体层,形成于上述基板;
第一活性区域,形成于上述下部半导体层;
第一通道防止层,形成于上述第一活性区域;
第二活性区域,形成于上述第一通道防止层;
第二通道防止层,形成于上述第二活性区域;
第三活性区域,形成于上述第二通道防止层;以及
上部半导体层,形成于上述第三活性区域,
上述第一通道防止层及第二通道防止层为在用于仅使整体活性区域中的一个活性区域活性化的充分的施加电压下无法使电子或空穴移动的半导体层,在量子区域范围内,对相邻的两个活性区域进行独立分离;在上述上部半导体层被第一型的掺杂物涂敷的情况下,上述第二通道防止层和第一通道防止层能够分别被第二型及第一型的掺杂物涂敷,在上部半导体层被第二型的掺杂物涂敷的情况下,上述第二通道防止层和第一通道防止层分别被第一型及第二型的掺杂物涂敷,从而,从器件上部沿着垂直方向形成PNPN或NPNP的串联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活性区域、第二活性区域及第三活性区域由具有相同组成的磷化铝铟镓类物质形成,在红色或红外线区域释放相同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活性区域、第二活性区域及第三活性区域由Al组成x处于0≤x≤0.45的范围的(AlxGa1-x)0.5In0.5P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通道防止层及第二通道防止层由Al组成x具有0≤x≤1的范围的(AlxGa1-x)0.5In0.5P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通道防止层及第二通道防止层分别具有3μm以上的厚度。
6.一种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发光器件包括:
基板;
下部半导体层,形成于上述基板;
形成于上述下部半导体层的n个活性区域和夹在上述活性区域的n-1个的通道防止层,其中,n为大于3的自然数;以及
上部半导体层,形成于最后第n个活性区域,
上述n-1个通道防止层为在用于仅使整体活性区域中的一个活性区域活性化的充分的施加电压下无法使电子或空穴移动的半导体层,在量子区域范围内,对相邻的两个活性区域进行独立分离,在上述n-1个通道防止层中,在上述上部半导体层被第一型的掺杂物涂敷的情况下,从下部数起的偶数次的通道防止层和奇数次的通道防止层能够分别被第二型及第一型的掺杂物涂敷,在上部半导体层被第二型的掺杂物涂敷的情况下,从下部数起的偶数次的通道防止层和奇数次的通道防止层分别被第一型及第二型的掺杂物涂敷,从而,从上部沿着垂直方向形成PN……PN或NP……NP的串联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n个活性区域由相同组成的磷化铝铟镓类物质形成,在红色或红外线区域释放相同波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n个的活性区域由Al组成x具有(AlxGa1-x)0.5In0.5P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电压驱动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n-1个通道防止层由Al组成x具有0≤x≤1的范围的(AlxGa1-x)0.5In0.5P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斯坦科,未经康斯坦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15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机的传感器实现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生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