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体成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70726.5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7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邦弘;酒井秀彰;曾根靖博;定方良训;横堀和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RP东富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张谟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成形 装置 | ||
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容易在成形后切掉与中空成形体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的中空体成形装置。在浮动芯(18)压出熔融树脂(14)并被收纳于浮动芯收纳部(D)时,通过该浮动芯(18)在浮动芯收纳部(D)的内壁面形成与中空成形体(10)的厚度T1相比呈薄壁管状的熔融树脂(14)即薄壁部(10a)。因此,在成形后,在浮动芯收纳部(D)内形成将在主腔(A)内成形的中空成形体(10)和在连通路(C)成形的不需要的部分一体地连结的作为薄壁管状的部分的薄壁部(10a),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经由上述薄壁部(10a)而通过手工作业等容易地切掉与中空成形体(10)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在通过使浮动芯在注射到主腔内的熔融树脂内通过而使熔融树脂从该主腔压出并向废弃腔(日文:捨てキャビティ)排出,从而在该主腔成形中空成形体的中空体成形装置中,与以往相比能够容易在由该中空体成形装置进行的成形后从中空成形体切掉与该中空成形体一体地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中空体成形装置,该中空体成形装置在从注射浇口向在成形模的一端配置有具备浮动芯的加压口且在另一端具有出口的主腔内注射熔融树脂后,从所述加压口向该主腔压入加压流体而使所述浮动芯在注射到该主腔内的熔融树脂内通过并向出口侧移动,从而使熔融树脂从所述出口压出并向废弃腔排出,由此在所述主腔成形中空成形体。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中空体成形装置就是如上所述的中空体成形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1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48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中空体成形装置中,由于所述浮动芯在注射到所述主腔内的熔融树脂内通过而从该主腔向所述废弃腔压出熔融树脂,所以由该中空体成形装置成形的成形体以在主腔内成形的中空成形体与在从该主腔向废弃腔连通的空间成形的作为产品而不需要的部分一体地连结了的状态被成形。因此,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用锯等将上述中空成形体与不需要的部分切开。
然而,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例如锯等切断手段来将上述中空成形体与不需要的部分切开的情况下,存在例如异物流入该中空成形体之中和/或在该中空成形体发生树脂溢料等问题。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形为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容易在成形后切掉与中空成形体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的中空体成形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中空体成形装置,在该中空体成形装置中,(a)在从注射浇口向在成形模的一端配置有具备浮动芯的加压口且在另一端具有出口的主腔内注射熔融树脂后,从所述加压口向该主腔压入加压流体而使所述浮动芯在注射到该主腔内的熔融树脂内通过并向出口侧移动,从而使熔融树脂从所述出口压出并向废弃腔排出,由此在所述主腔成形中空成形体,其中,(b)具有浮动芯收纳部,该浮动芯收纳部在所述主腔的出口与和所述废弃腔相连的连通路之间与该主腔相邻,收纳通过所述加压流体向所述出口侧移动了的所述浮动芯,(c)所述浮动芯收纳部的内径比所述主腔的出口直径小,且比所述浮动芯的外径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这样构成的中空体成形装置,在所述浮动芯压出熔融树脂并被收纳于所述浮动芯收纳部时,通过该浮动芯而在上述浮动芯收纳部的内壁面形成相比所述中空成形体的厚度呈薄壁管状的熔融树脂。因此,在成形后,在所述浮动芯收纳部内形成将在所述主腔内成形的中空成形体与在所述连通路成形的不需要的部分一体地连结的薄壁管状的部分,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经由该薄壁管状的部分而通过手工作业等容易地切掉与所述中空成形体连结的所述不需要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铁工株式会社;RP东富丽株式会社,未经丰田铁工株式会社;RP东富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0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