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答消息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70094.2 | 申请日: | 2015-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3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于光炜;罗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 |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爽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答 消息 传输 方法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答消息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一种应答消息传输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至少两个应答反馈消息,至少两个应答反馈消息在时域上重复设置,并且至少两个应答反馈消息在时域上依次相差一预设重复间隔时间;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应答反馈消息确定第一数据包是否发送成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消息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提高了应答反馈消息的时间分集增益,从而提高的应答反馈消息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答消息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设备的连接数目正急剧增加。预计到2022年,M2M的终端数量将达到500亿。M2M的业务场景主要包含智能家庭/建筑,智能测量(抄表业务),物流跟踪,环境监控,智能农业以及灾难报警等。
如此海量的M2M市场,对于通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终端低成本是海量M2M产业推动的必要条件,只要M2M终端成本足够低,甚至低到部署M2M终端时可以忽略掉成本因素,才能真正做到万物互联。另外,海量M2M兴起的同时,对于通信系统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通信网络需要支持远远多于人对人(Human to Human,H2H)通信的连接数。另外,M2M终端可能部署于地下室或其他无线信号难以到达的地区,因此需要通信网络提供更好的覆盖能力。而对于某些部署于野外的M2M业务,例如森林火灾报警等,则对M2M终端的待机时间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也就是需要M2M终端更加节电。综上所述,M2M业务对于终端和网络的需求可以归纳为:终端低成本、低功耗,网络覆盖能力强、支持更多的用户数量。
为了应对M2M通信中的上述需求,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一类新的终端,该类型终端支持更窄的带宽,可以将其称之为窄带终端。窄带终端数据传输速率低,发送、接收处理更简单,有利于终端低成本和低功耗。在相同的发射功率下,窄带终端相比于带宽较宽的终端具有更高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PSD),可以抵抗更多的传输损耗,从而达到增强覆盖的目的。在给定频谱带宽的条件下,窄带终端使用的频率更窄,因此可以支持更多的终端同时通信。因此,窄带终端切合M2M终端所需的终端低成本、低功耗,网络覆盖能力强、支持更多的用户数量的需求,是M2M终端的一种优选的解决方案。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每发送一个数据包就会暂停下来,等待接收端的确认消息。当数据包到达接收端时,接收端对其进行检测,若接收正确,接收端将向发送端返回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消息,若接收失败,接收端将向发送端返回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消息。当发送端接收到ACK消息时,就继续发送新的数据包;当发送端接收到NACK消息时,将重新发送上次传输的数据包。发送端需要根据ACK/NACK消息确定发送数据包的时间和方式。因此,提高ACK/NACK消息传输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提高ACK/NACK消息传输可靠性的方法主要有:重复编码和重复ACK/NACK,以及两者的结合。重复编码的方法会降低传输的有效性,而重复ACK/NACK方法是在连续的子帧上重复发送多次ACK/NACK消息。
对于应用窄带终端的通信系统而言,通常系统的频谱带宽很窄,无法通过调频获得足够的频率分集增益。因此,获得足够的时间分集增益对于提高传输可靠性至关重要。而窄带终端一般都是应用于静态环境或低速移动环境中,移动速率较低,其多普勒频移较低。而多普勒频移越低,对应的信道相干时间越长。目前的提高ACK/NACK消息传输可靠性的方法,采用连续的时间重复,对于信道相干时间较长的窄带终端系统,无法获得足够的时间分集增益,或者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时间分集增益。
因此,如何在应用窄带终端的通信系统中,提高ACK/NACK消息传输可靠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0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