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底漆层的粘合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9378.X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9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布鲁斯·D·克卢格;刘军钪;罗宾·E·赖特;蒂莫西·M·迪茨;梅利莎·A·艾瑟米尼格尔;马尔格·B·米泰拉;丹尼尔·O·马纳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50 | 分类号: | C09J7/50;C09J7/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潜;郭国清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甲基 丙烯酸酯 底漆 粘合剂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底漆层的粘合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品可包括背衬、位于所述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的底漆层以及位于所述底漆层上的有机硅类粘合剂。所述底漆层可来源于含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度的底漆前体。所述方法可包括将底漆前体施加到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所述底漆前体包括含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度的化合物;辐照所述底漆前体;在所述受辐照底漆前体上施加粘合剂;以及辐照所述粘合剂和所述受辐照底漆前体以形成位于所述粘合剂与所述背衬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之间的底漆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粘合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该粘合剂制品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底漆层以用于改善粘合剂对背衬的粘附力。
背景技术
由于牢固的皮肤粘附力、低损伤移除、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透气性,有机硅类粘合剂的使用日益增多,尤其在保健领域中的使用日益增多。有机硅类粘合剂通常是惰性的,因此可以与用于透皮给药的粘合剂构造(与基于贮存器的构造相反)中的药物相容。工业上,用于低表面能应用、较宽温度范围应用和较长风化应用的粘合剂的强度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可能需要有机硅类粘合剂。但是,许多有机硅类粘合剂与背衬或基底没有强相互作用(例如粘附力),这可能致使有机硅类粘合剂与背衬分层,在皮肤和/或待粘附的物体上留下有机硅类粘合剂的涂层。
因此,通常需要用化学涂底漆处理来预处理背衬,以便与有机硅类粘合剂结合使用。此类处理可能需要附加处理步骤,以及有机溶剂、催化剂和引发剂(例如光引发剂)中的一者或多者。
虽然先前已经开发了许多底漆涂层化学物质,但所述化学物质中的许多物质均依赖于-Si-O-C-键来促进背衬与有机硅类粘合剂之间的粘附力。此类-Si-O-C-共价键是水解不稳定的,因此在老化后可能导致不稳定的键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整体涉及底漆层化学物质,该底漆层化学物质通过碳-碳键(-C-C-)(例如而非-Si-O-C-键)实现粘合剂(例如有机硅类粘合剂)对背衬的增强的粘附力。本公开的底漆化学物质也可通过环境友好工艺,即在不存在任何有机溶剂、催化剂或引发剂(如光引发剂)的情况下提供增强的粘附力。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提供了粘合剂制品。该制品可包括背衬和底漆层,该背衬具有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二主表面在第一主表面的对面,底漆层位于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底漆层可来源于底漆前体,该底漆前体可包括含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度的化合物。粘合剂制品还可包括位于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的底漆层上的有机硅类粘合剂,使得底漆层位于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与该粘合剂之间,例如以增强有机硅类粘合剂与背衬之间的粘附力。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提供了制备粘合剂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底漆前体施加到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其中底漆前体包括含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度的化合物。该方法还可包括辐照背衬上的底漆前体,以及在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的受辐照的底漆前体上施加粘合剂。该方法还可包括辐照粘合剂和在背衬的第一主表面上的受辐照的底漆前体以形成位于粘合剂与背衬第一主表面之间的底漆层。
参考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合剂制品的示意性侧向截面图。
图2为图1中的粘合剂制品的近距离示意性侧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整体涉及底漆层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通过碳-碳键(-C-C-)(例如而非-Si-O-C-键)实现粘合剂(例如有机硅类粘合剂)对背衬的增强的粘附力。本公开的底漆层可来源于底漆前体,该前体包括一种或多种含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度的化合物,使得粘合剂和所得底漆层经由碳-碳键共价键合在一起(例如在至少部分固化之后)。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底漆层可来源于包括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非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它们的共混物的底漆前体。
定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93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