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筒形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68729.5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2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福冈孝博;山下修一;山口勇马;宫田恭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34;H01M10/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柯瑞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电池 | ||
本发明所涉及的圆筒形电池具备:隔着间隔件卷绕了负极板以及连接了多条正极引线的正极板的电极体、配置在电极体上的上部绝缘板、配置在上部绝缘板上的正极集电板、封口体和外装壳体。上部绝缘板具有贯通孔,正极引线包括配置在上部绝缘板的内周侧的第1正极引线和配置在上部绝缘板的外周侧的第2正极引线。第1正极引线通过上部绝缘板的贯通孔并经由上部绝缘板与集电板之间而从集电板的外周部弯折到集电板上,第2正极引线通过上部绝缘板的外周部的外侧而从集电板的外周部弯折到集电板上。这些正极引线都与集电板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有连接了多条正极引线的正极板的圆筒形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动工具、电动助力自行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高输出用途的驱动电源,广泛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根据外形、外装体而大致分为圆筒形电池、方形电池以及软包型电池。圆筒形电池因为抗来自外部的冲击较强并且易于使用许多电池来加工为组电池,所以适于上述用途。
圆筒形电池通过将隔着间隔件卷绕了负极板和正极板的电极体插入外装壳体,并且用封口体密封其开口部来制造。在一般的圆筒形电池中,因为封口体作为正极外部端子发挥功能,所以需要将正极板和封口体电连接。作为电连接的手段,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主要采用将连接于正极板的引线连接于封口体的方法。
然而,根据上述方法,正极板的集电部被限定在正极引线的连接部。因而,存在即使将正极板长条化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输出特性的情况。因此,通过将正极板与多条引线进行连接来谋求了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集电构造的优化。作为与具有连接了多条引线的正极板的电池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将从电极体导出的多条引线在1点相互重叠并且将该重叠部与封口体进行连接的二次电池。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利用配置在电极体上的导电部件对从电极体导出的多条引线进行集电的电极卷绕型电池。导电部件由螺母和具有凸缘部的螺栓构成,将从电极体导出的引线在螺栓的凸缘部上进行弯折从而用螺栓和螺母夹持并固定引线。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将从螺旋状电极群导出的多个极板片(tab)连接于作为集电板的中继板的镍镉电池。在电极群和中继板之间配置有绝缘板,在中继板和绝缘板设置有用于插入极板片的许多圆弧状的开口。插入到圆弧状开口的极板片在中继板上弯折从而进行连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335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11-3125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实公昭57-1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与将一条引线连接于封口体的情况相比,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将多条引线连接于封口体是不容易的。此外,由于极板的厚度偏差等而在电极体上的引线的位置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产生如下课题:难以在同一条件下连续进行将多条引线连接于封口体的工序,生产性降低。
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将夹持多条引线的螺栓和螺母用作外部端子,因此省略将引线连接于封口体的工序。但是,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因为对充放电没有贡献的螺栓、螺母在电池内部占据较多的空间,所以电池容量降低。尤其在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应用于小型电池的情况下,这种课题愈发显著。
若是如专利文献3那样将多个极板片连接在中继板上、并且通过引线将中继板和封口体电连接的结构,则不需要在封口体连接多条引线。但是,因为需要在中继板和绝缘板各自的开口插入多条引线,所以生产性降低。此外,若在作为集电板的中继板设置开口,则中继板的电阻会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87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