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透导电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7650.0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1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吉城武宣;砂田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H01B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张淑珍;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材料 | ||
本发明提供适于作为使用电容式的触控面板的光透电极的、即使将液晶显示器重叠也不产生莫尔条纹且图案的视觉辨认性(视觉难以辨识性)良好、可靠性高的光透导电材料。光透导电材料,所述光透导电材料是在光透支承体上具有光透导电层的光透导电材料,光透导电层具有与端子部电连接的光透感测部和与端子部不进行电连接的光透虚设部,其特征在于:感测部和虚设部由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构成,在光透导电层面内,感测部的轮廓形状是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形状,虚设部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上与感测部交替排列,感测部在第二方向上以周期L设置,感测部内的金属细线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具有2L/N(条件是N为任意自然数)的周期,虚设部内的金属细线图案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大于2L/N的周期或没有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于触控面板的光透导电材料,特别是涉及适合于投影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光透电极使用的光透导电材料。
背景技术
在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医疗设备或汽车导航系统等电子设备中,作为向它们的显示屏输入的输入手段,广泛使用触控面板。
在触控面板中,根据位置检测的方法,有光学式、超声波式、表面型电容式、投影型电容式、电阻膜式等。就电阻膜式触控面板而言,作为成为触摸传感器的光透电极,光透导电材料和具有光透导电层的玻璃隔着间隔件相对设置,形成由电流流过光透导电材料测定具有光透导电层的玻璃中的电压的构造。另一方面,就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作为成为触摸传感器的光透电极,以在支承体上具有光透导电层的光透导电材料作为基本构成,因为其特征为没有可动部分,所以具有强耐久性和高光透性,因此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进一步地,因为投影型电容式触控面板可以多点同时检出,所以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以前,作为触控面板的光透电极所使用的光透导电材料,使用在支承体上由氧化铟锡(ITO)导电膜构成的光透导电层形成的光透导电材料。然而,因为ITO导电膜折射率大、光的表面反射大,所以存在光透导电材料的光透性降低的问题。同时,因为ITO导电膜可挠性低,所以存在有如下问题:在使光透导电材料折弯时,在ITO导电膜上发生龟裂,光透导电材料的电阻值升高。
作为替代具有由ITO导电膜构成的光透导电层的光透导电材料,已知的光透导电材料有:调整作为在光透支承体上的光透导电层的金属细线图案,例如调整金属细线图案的线宽和间距、进一步调整图案形状等之后形成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通过该技术,可以得到维持高光透性、具有高导电性的光透导电材料。关于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以下简称为金属细线图案)所具有的网格形状,已知可以利用各种形状的重复单元,例如以下的重复单元: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等(正)n边形;圆;椭圆;星形等;以及它们的两种以上的组合图案。
作为上述具有网格形状的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提议半加成法:在支承体上形成薄的催化剂层,在其上形成抗蚀图案后,通过镀敷法在抗蚀开口部层压金属层,最后除去抗蚀剂层以及由抗蚀剂层保护的基底金属,从而形成金属细线图案。
同时,近年来,已有提议将使用银盐扩散转印法的银盐照相感光材料作为导电性材料前体使用的方法。就该方法而言,在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物理显影核层和卤化银乳剂层的银盐照相感光材料(导电性材料前体)上,使可溶性银盐形成剂和还原剂在碱液中发生作用,形成金属(银)图案。根据该方式的图案化可以再现均匀的线宽,加之,因为银在金属中导电性最高,所以与其他方法相比,可以通过较细的线宽得到高导电性。进一步地,与ITO导电层相比,由该方法得到的具有金属细线图案的层还具有可挠性高、耐折弯性强的优点。
在光透支承体上具有这些金属细线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因在液晶显示屏上重叠设置,所以金属细线图案的周期与液晶显示器的元件的周期发生干涉,存在产生莫尔条纹的问题。近年来,在液晶显示屏上使用各种分辨率的元件,这使上述问题更为复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制纸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制纸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7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