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7333.9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6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金灿;李承勋;白圭源;具松熙;李智贤;曹俊根;丁榕湜;朴贤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莫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02 | 分类号: | A61K8/02;A61Q19/00;A45D4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首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容 面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美容面膜包括:离型膜以及美容片,以能够进行分离的方式附着于上述离型膜,上述美容片包括:支撑体;纤维层,层叠于上述支撑体,以纳米纤维网形态形成有水溶性高分子;保湿层,层叠于上述纤维层,由水溶性高分子及保湿物质形成;以及美容层,层叠于上述保湿层,以纳米纤维网形态形成有水溶性高分子及功能性物质,有效成分借助水分融化并被皮肤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着于皮肤时因水等的水分融化而被皮肤吸收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通常的美容面膜是将含有天然提取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精华素包含在纺布或无纺布,来使其具有美白、改善皱纹、供给水分、缓解皮肤问题、给予皮肤弹力等的功能。
但是,由于现有的美容面膜基于纺布或无纺布来制备,在与皮肤接触的界面无法实现充分的接触,则无法将有效成分向皮肤的深处传递,而通过添加过量的精华素来提高了与皮肤的粘结力或附着力。
因此,当贴敷现有美容面膜活动时,美容面膜因自身的重量而下滑,并且因过多的精华素流淌而使用不方便,具有浪费精华素的缺点。并且,若使用美容面膜,则难以进行日常活动的情况也很多,因此在使用时间内一直躺着。
为了解决这种缺点,最近多使用水凝胶类型的美容面膜。由于水凝胶美容面膜的使用感优秀,可进行日常活动,但是因厚度厚,不仅在紧贴性上存在限制,而且存在过多的精华素流淌或在超过使用时间后还需摘取的缺点。
最近,正积极进行通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使纤维的直径小于1μm的纳米纤维的研究。由于这种纳米纤维在制备的同时具有三维细孔结构的层叠结构,在利用于美容领域中的情况下,与现有纺布或无纺布相比,可提供更大的皮肤接触面积。并且,当制备纳米纤维时,在纺丝溶液中混合各种功能性物质来进行纺丝,进而能够以装载有功能性物质的纳米形态进行制备。
如韩国公开专利10-2011-080066号中所公开,现有的美容面膜为在无纺布上形成双层的纳米纤维层,并在上述双层的纳米纤维层上用等离子进行表面处理的美容面膜。但是,此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因包括在无纺布上对纳米纤维层进行复合化的工序和等离子处理等的二次工序,因而不仅工序费用上升,而且因附带有无纺布,当使用美容面膜进行活动时不方便。
并且,对无纺布和纳米纤维层进行复合化时,需要使用化学性粘结剂等的层叠、热接合或超声波焊接等的工序,在不使用粘结剂等的情况下,因功能性精华素或水分等而可能会发生无纺布与纳米纤维层间的剥离。
进一步地,当纺丝双层结构的纳米纤维时,通过以芯/壳形态来进行纺丝,芯部分为聚氨酯等,与皮肤接触的壳部分利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来将皮肤问题最小化,但是因使用毒性溶剂,若未百分之百去除残留溶剂情况下,则因残留物质而产生二次污染。
尤其,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的大部分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的疏水性特性,必须需要通过等离子工序进行亲水化处理,因此不仅会使工序费用上升,而且当进行纺丝时还可造成所装载的功能性物质变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即,通过使用同时对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进行静电纺丝来包含有功能性物质的纳米纤维网,有效成分借助水分融化并被皮肤吸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即,可通过同时对水溶性高分子和功能性物质进行静电纺丝来制备干燥的薄片形态,因而便于保管及包装,由于将干燥的薄片附着于脸,因此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美容面膜其制备方法,即,当通过静电纺丝来制备美容面膜时,作为溶剂使用水,从而可根本上防止因有机溶剂引起的皮肤问题等对皮肤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因具有保湿层而可进一步提高保湿效果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莫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未经阿莫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73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