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构件及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80066960.0 申请日: 2015-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7110208B 公开(公告)日: 2019-04-19
发明(设计)人: 乌尔夫·舍布卢姆;加赛克·卡明斯基;赛义德·侯赛尼 申请(专利权)人: 斯凯孚公司
主分类号: F16C33/00 分类号: F16C33/00
代理公司: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代理人: 王屹东
地址: 瑞典*** 国省代码: 瑞典;S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轴承构件 硬加工 处理期间 影响材料 晶粒 奥氏体化 纳米晶体 微观结构 最大晶粒 黑层 制造
【说明书】:

一种包含未受影响材料(14)的轴承构件(16、18、20、22),具有受到硬加工处理的表面,在所述硬加工处理期间,所述表面的温度不超过所述未受影响材料(14)的奥氏体化温度(24),由此所述轴承构件(16、18、20、22)的所述表面包含形成在所述硬加工处理期间的白层(15),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层(15)包含的纳米晶体微观结构含有最大晶粒尺寸达到500nm的晶粒,并且所述白层(15)紧邻所述轴承构件(16、18、20、22)的未受影响材料(14),由此在所述硬加工处理期间并无黑层(12)形成。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构件,所述轴承构件包含,比方说,硬度至少为45HRC的诸如钢、铁或铁基金属(iron-based metal)之类的未受影响材料(unaffected material),所述未受影响材料受到硬机械加工(hard machining,以下简称“硬加工”)之类的机械加工处理(machining process,以下简称“机加工”),例如,车削(turning)或硬车削(hardturning)。本发明还涉及这样轴承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硬车削是应用于硬度大于45HRC(相当于约450HV1)的金属材料的机械加工工艺,通常在工件热处理后进行。在硬车削中,切削工具(cutting tool,以下简称“刀具”)在工件旋动时“描绘”(行走)出刀具轨迹(toolpath)。刀具运动轴线(axes of movement)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沿着某组曲线或角度。通常,术语“车削”专指通过切削动作生成外表面,而同样本质的切削动作当被施加于内表面(比如孔)时则被称为“镗(孔)”。因此,所述“车削和镗孔”是对本质上属于类似工艺的更大类别进行分类。在车削时,一件相对坚硬的材料(如金属)被旋转,刀具沿着1、2或3个运动轴线往复移动,从而生成,例如,精确的直径和公差。

对金属材料硬加工的广泛使用构成严重限制的是所谓的“白(化)层”效应,即工件的硬加工表面在光学显微镜(Light Optical Microscope)下呈现出白色的一种显微变化(microscopic alteration),该效应是刀具在工件的硬加工表面施加极高的热机械载荷(athermo-mechanical load)所产生的。这种白层与工件的基体材料(bulk material)相比,硬度高,而且脆。作用在工件上的热机械负荷还在脆硬的白层下面形成一个较暗区域,亦称“黑层”。所述黑层比白层和未受影响材料都软。当强外部负荷作用在这样的三层结构(即:一层坚硬或非常坚硬的白层、一层柔软的黑层、以及坚硬的未受影响材料)上时,裂缝会形成在白层、白层与黑层之间、抑或黑层与未受影响材料之间。当这些裂纹扩展并且连接在一起时,就可能发生剥落(flaking)。

受热机械影响(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包含耐蚀(etching-resistant)白层的工件表面因高的表面拉应力(high tensile surface stresses)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出部件的下降的耐疲劳性、较低的断裂韧性和/或降低的耐磨性而在传统上就不受待见。

这种坐落在工件上述硬加工表面上的受热机械影响的多层(结构)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显微照片清楚地显示出在使用大约1000倍放大倍率的光学显微镜(LOM)下观察到的上述硬加工工件典型的表面以下微观结构(subsurface microstructure)的化学腐蚀抛光截面图。该微观结构显示出在硬车削期间与刀具直接接触的外表面,即“白层”(10)。此外,微观结构还显示出在白层(10)的下方有一层“黑层”(12)。所述黑层(12)为在硬车削期间暴露于高温下的过度回火区域(over-tempered zone)。所述黑层(12)的下面是未受影响材料,即未受机加工工艺影响的母体材料(parent material,以下简称“母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凯孚公司,未经斯凯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6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