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的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单元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5822.0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8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矢代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G02B7/02;G02B23/24;G03B17/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摄像 光学系统 单元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单元及内窥镜。本发明的内窥镜的摄像光学系统(6)具备:第1光学部件组(10),包括配置于最靠被摄体侧的对物光学部件;第1镜筒(11),保持第1光学部件组(10);第2光学部件组(12),配置于第1光学部件组(10)的像侧;及第2镜筒(13),保持第2光学部件组(12),第1光学部件组(10)的光学部件(20)、光学部件(21)在光轴方向上相互抵接,第1镜筒(11)及第2镜筒(13)在光轴方向上相互嵌合,随着第1镜筒(11)及第2镜筒(13)相互嵌合,第1光学部件组(10)的配置在最靠像侧的光学部件(21)与第2镜筒(13)抵接,在光学部件(21)与第2镜筒(13)抵接的状态下,沿光轴方向在第1镜筒(11)的像侧端的像侧及第2镜筒(13)的被摄体侧端的被摄体侧设有空间,第1镜筒(11)与第2镜筒(13)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粘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的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单元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的摄像单元具备组合多个透镜等光学部件而成的摄像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摄像光学系统及摄像元件为了保证摄像性能而典型地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构成。
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光学部件中的配置于最靠被摄体侧并露出于外部的光学部件有可能随着使用而被污损,并且破损。当在露出于外部的光学部件中发生污损或破损时,以不能分离的方式一体构成有摄像光学系统及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中需要更换包括摄像元件的整个摄像单元,从而维修费用增高。
相对于此,还已知有一种以能够仅更换被摄体侧的一部分光学部件的方式构成的内窥镜的摄像单元。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内窥镜的摄像单元具备:第1光学框部件,保持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光学部件中包括露出于外部的观察窗及与观察窗相邻设置的光学部件的被摄体侧的第1光学部件组;及第2光学框部件,保持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光学部件中的除了第1光学部件组以外的第2光学部件组及摄像元件,第1光学框部件与第2光学框部件嵌合,并构成为在第2光学框部件上装卸自如。当在观察窗发生污损或破损时,从第2光学框部件拆卸第1光学框部件,并将第1光学框部件及第1光学部件组一起更换。
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内窥镜的摄像单元具备:透镜框,保持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光学部件中包括露出于外部的第1透镜及与第1透镜相邻设置的第2透镜的被摄体侧的第1光学部件组;及摄像元件框,保持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多个光学部件中的除了第1光学部件组以外的第2光学部件组及摄像元件,但透镜框粘结固定在摄像元件框。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摄像单元中,当在露出于外部的第1透镜中发生污损或破损时,污损或破损的第1透镜破碎而从透镜框去除,从而更换新的第1透镜。第2透镜也被构成为能够从透镜框去除,从而可与第1透镜一并更换。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992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524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内窥镜的摄像单元中,第1光学部件组包括观察窗及与观察窗相邻设置的光学部件,观察窗及光学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相互分开而分别安装在第1光学框部件。因此,第1光学框部件的尺寸公差会影响观察窗、光学部件、第2光学部件组的位置关系,并需要伴随第1光学框部件及第1光学部件组的更换而对摄像光学系统进行调焦。
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内窥镜的摄像单元中,第1透镜及第2透镜分别安装在透镜框,因此仍需要伴随第1透镜及第2透镜的更换而对摄像光学系统进行调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换配置于被摄体侧的一部分光学部件组,并能够减轻伴随光学部件组的更换的调焦工作量的内窥镜的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单元及内窥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5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