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代-氮化钒络合物、包含其的催化体系及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64888.8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1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圭多·帕帕罗尼;乔瓦尼·里奇;安娜·索玛斯;弗朗西斯科·马西;朱塞佩·利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尔萨利斯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4/68 | 分类号: | C08F4/68;C08F136/08;C08F13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牟静芳;郑霞 |
| 地址: | 意大利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 络合物 包含 催化 体系 用于 共轭 聚合 工艺 | ||
一种具有通式(I)的氧代‑氮化钒络合物:其中:‑相互相同或不同的R1、R2、R3、R4、R5、R6和R7代表氢原子;或选自任选地被卤化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基团、任选地被取代的环烷基基团、任选地被取代的芳基基团;‑相互相同或不同的X1和X2代表卤素原子;或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基团、‑OCOR8基团或‑OR8基团,其中R8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基团;‑Y选自醚;‑n是0或1。所述具有通式(I)的氧代‑氮化钒络合物可以有利地在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催化体系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代-氮化钒络合物(oxo-nitrogenated vanadium complex)。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氧代-氮化钒络合物并且涉及其在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催化体系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所述氧代-氮化钒络合物的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催化体系。
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工艺、特别地用于使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聚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使用所述催化体系。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共轭二烯的立体专一性(共)聚合在用于获得最广泛使用的橡胶中的产品的化学工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工艺。
所述立体专一性(共)聚合可以产生具有各种结构的聚合物,即1,4-反式结构、1,4-顺式结构、1,2结构以及在不对称共轭二烯(例如,异戊二烯)的情况下,3,4结构。
在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领域中已经知道基于钒的催化体系产生具有1,4-反式结构的二烯(共)聚合物的能力持续了一段时间,并且迄今为止是用于产生1,4-反式聚丁二烯的最重要的体系,如例如在:Porri L.等人,“Comprehensive Polymer Science”(1989),Eastmond G.C.等人编辑,Pergamon Press,Oxford,UK,第4卷,第II部分,第53-108页中所描述的。
通过将卤化钒[例如,氯化钒(III)(VCl3)、氯化钒(IV)(VCl4)]与烷基铝[例如,三乙基铝(AlEt3)、二乙基氯化铝(AlEt2Cl)]合并获得的多相催化体系产生1,4-反式聚丁二烯(97%-100%的1,4-反式单元含量),所述1,4-反式聚丁二烯是晶体,具有高分子量和约145℃的熔点(Tm)。关于所述催化体系的更多细节可以在例如:Natta G.等人,“La Chimica eL'Industria”(1958),第40卷,第362页和“Chemical Abstracts”(1959),第53卷,第195页;Natta G.等人,“La Chimica e L'Industria”(1959),第41卷,第116页和“ChemicalAbstracts”(1959),第53卷,第15619页中被发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尔萨利斯股份公司,未经维尔萨利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4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开/关闭装置和成型装置
- 下一篇:制备烃类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