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电极等离子体灯光学破坏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80063971.3 申请日: 2015-09-15
公开(公告)号: CN107004336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1
发明(设计)人: 洛伦·P·霍博伊 申请(专利权)人: 梅多星企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8B15/00 分类号: G08B15/00;F41H11/00;F41H13/00;F41B15/00
代理公司: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代理人: 陈姗姗,郭栋梁
地址: 美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极 等离子体 灯光 破坏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14年9月24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14/495,748的部分继续申请。

关于联邦资助的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联合研究协议缔约方的名称

不适用

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光盘上提交的材料

不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定向能量非相干无电极等离子体光源,其是一种用于暂时性人类和动物光学破坏和人身保护的非致命能量武器,特别涉及用于近距离和长距离交战的固定式、移动安装式、安装在船上的、安装在飞机上的、便携式和手持式探照灯、聚光灯和闪光灯,它们对人类和动物攻击者进行照亮、警告破坏、击退、抑制和光学破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证实了使用非致命的效应器武器和人身保护装置在处置执法、惩戒、安全人员和军事人员以及人身安全的敌对者中越来越有效。大多数对抗中保护人员的目标是用最少量的必要武力来控制局势。出于公共政策的原因,避免附带损害越来越重要。武力应对的等级逐渐上升,从观察事态开始,进而到视觉和口头警告,干扰,使用非致命武力,如果可能,避免使用致命武力。永久性伤害或死亡的可能性随着武力应对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安全人员将希望有一个测量过的应对方式,其能够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还能以可得到的最大限度减少敌对者和旁观者的伤害。

攻击者距执法人员的距离越远,执法人员必须作出反应和制定测量过的非致命应对措施以最小化对攻击者和执法人员的附带损害的时间越多。理想地,非致命效应器应该提供个人和组控制选项。

光定向能量武器的先期发展包括:

激光炫目器:

利用相干光的超亮光激光源声称可以控制安全人员和敌对者之间的对抗升级。激光炫目器通过使用绿激光暂时使受试者失明来工作,而不会有使人致命的风险。大多数针对军事用途建立的多数机型被设计成在白天的工作距离为300至500米,而据报道在夜晚的工作距离长达一公里。这些装置的示例描述于美国专利号5,685,636;6,007,218;和7,040,780。

激光光学破坏公司声称白天能在1,000-1,600英尺处操作,夜晚能够在3200英尺处操作。在40米处,200毫瓦激光器的强光束可以永久损伤眼睛。报纸上已经报道过军队使用非致命激光器造成一些永久性眼睛损伤。相干光激光器的主要缺点是它们产生的光有非常窄的单光谱,使得难以管理强度来避免永久性眼睛损伤。人眼不适应自然保护抵抗像激光的相干光的单波长输出,并且人眼高度易受激光束的伤害。

另一方面,人类很适应对在阳光的宽光谱中的非相干光安全地作出反应。这使得非相干光比激光束具有安全优势。

激光器技术的成本相对地比其它非致命手持灯技术要高。此外,激光器易受诸如特定波眼睛保护的防范措施的影响。相干单激光波长具有不覆盖对应于从白天到夜晚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之间的眼睛灵敏度的偏移的所有波长的附加缺点。此外,激光器受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的出口管制,出口受到高度限制。

LED/闪光灯和频闪灯:

2007年10月,“治安和安全新闻(Police&Security News)”报道了拉尔夫·马罗兹(Ralph Mroz)发表的题为“利用下一代频闪灯打击高强度犯罪(High-intensity crime fighting with next-generation strobe lights)”的文章:“最新技术是频闪灯……”频闪提供什么好处?以下是一些主张:1)导致方向障碍和失明;2)造成周边视力丧失:3)限制对你进行准确射击的能力;和4)引起恐惧和/或犹豫不决……。他们也将被频闪的非常明亮的白光致盲—我们都熟悉60或更多流明对嫌疑人眼的致盲作用。频闪在致盲的基础上增加了方向障碍的作用。这样的战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更新的设备是美国专利7,180,426,一种多色频闪LED装置,用于模拟结合频闪效果的全光谱光。它的有效范围在30英尺以下。

其它发光二极管(LED)和高强度放电(HID)装置的示例描述于美国专利号8,710,742;8,419,213;7,909,484;7,500,763;和6,190,022。

短弧光学破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多星企业有限公司,未经梅多星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3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