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62507.2 | 申请日: | 2015-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0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和之;长谷川寿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C33/54 | 分类号: | F16C33/54;B21D53/12;F16C19/30 |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影娜<国际申请>=PCT/JP2015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滚子轴承 凹袋 护圈 突出部 折弯部 滚子 收容 侧端缘 侧位置 根基部 折弯 配置 | ||
本发明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11)是配置于推力滚子轴承(20)中且设置有多个收容滚子(13)的凹袋(21)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包括:外径区域折弯部(41),其通过将位于比凹袋(21)更靠外径侧位置的区域向内径侧折弯而形成;突出部(44),其被设置在外径区域折弯部(41)的前端,以接触收容在凹袋(21)中的滚子(13)的端面(16)的方式向内径侧突出,凹袋(21)的外径侧端缘(21a)位于比突出部(44)的外径侧的根基部(44a)更靠外径侧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力滚子轴承护圈(以下也简称为“护圈”)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冲压制造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用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等负载有推力载荷的部分有时设置有承接推力载荷的推力滚子轴承。从低燃料消耗率和省力的观点出发,较为理想的是减少像这样的推力滚子轴承的轴承旋转的力矩。推力滚子轴承包括设置在旋转轴方向的轨道圈、在轨道圈的轨道面上滚动的多个滚针、保持多个滚针的护圈。护圈是通过折弯钢板后,冲裁收容滚子的凹袋而制造的。
例如,日本特开平10-22048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配置于推力滚子轴承护圈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推力滚子轴承用护圈由通过切制或冲裁等形成的环状本体和设置在该环状本体的外径侧的凸部构成,凸部使将环状本体被翻转的外径侧的端面中的位于各凹袋的部分向内径方向突出,而且其前端与滚子的中心附近对置地突出设置。也就是说,专利文献1的凸部成为从凹袋靠近外径的端面面向凹袋内的状态。根据这样的推力滚子轴承用护圈,由于凸部的前端接触滚子的旋转中心附近,因此,能够较小地抑制滚子的旋转力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20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推力滚子轴承中存在润滑油的流动不良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的流动良好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了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推力滚子轴承中,润滑油的流动不良问题在突出部和滚子接触的区域特别显著。为了使突出部和滚子接触的区域中的润滑油的流动良好,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广泛的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是配置于推力滚子轴承中且设置有多个收容滚子的凹袋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其中,包括:外径区域折弯部,其通过将位于比凹袋更靠外径侧位置的区域以向内径侧折弯而形成;以及突出部,在该外径区域折弯部的前端,以接触收容在凹袋中的滚子的端面的方式从向内径侧突出,凹袋的外径侧端缘位于比突出部的外径侧的根基部更靠外径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的制造方法是配置于推力滚子轴承且设置有多个收容滚子的凹袋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成为护圈的护圈材料的工序;对所述护圈材料形成包括成为突出部的部分的外形形状的工序,突出部以接触收容在凹袋中的滚子的端面的方式向内径侧突出;对护圈材料形成凹袋的工序,使凹袋的外径侧端缘位于比突出部的外径侧的根基部更靠外径侧的位置;以及将护圈材料中位于比凹袋更靠外径侧位置的区域向内径侧折弯从而形成外径区域折弯部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及其制造方法,由于凹袋的外径侧端缘位于比突出部的外径侧的根基部更靠外径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在凹袋的外径侧端缘和突出部的根基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润滑油的流路。因此,在凹袋中滚子的端面和突出部接触的状态下形成的润滑油的流路充分,润滑油的流动良好。因此,本发明的推力滚子轴承护圈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保持润滑油流动的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2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容积式泵
- 下一篇:长螺旋钻和冲击钻双机复合成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