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耦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61111.6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0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佳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F16D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玉昌峰,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力耦合器。
背景技术
液力耦合器在内部具有叶轮以及涡轮,并通过内部的工作油传递扭矩。叶轮固定于来自发动机的扭矩所输入的前盖。涡轮在流体室内与叶轮相向地配置。当叶轮旋转时,工作油从叶轮流向涡轮,使涡轮旋转,从而输出扭矩。
锁定装置配置于涡轮与前盖之间。锁定装置通过将涡轮与前盖机械式地连结,从而从前盖向涡轮直接传递扭矩。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力变矩器为了缩小其尺寸,省略了锁定装置的设置。其结果,能够缩小该液力变矩器在轴向上的尺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23038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的液力变矩器取代省略锁定装置而具有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涡轮。而且,该液力变矩器在涡轮与叶轮之间具有摩擦件,以便涡轮与叶轮摩擦卡合。通过使涡轮向叶轮侧移动,使涡轮与叶轮经由摩擦件而摩擦卡合,从而能够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直接传递到涡轮、即进行锁定。
然而,在一般的锁定装置中,通过使涡轮向前盖侧移动而进行锁定。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的液力变矩器中,使涡轮向叶轮侧、即与前盖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进行锁定。因此,存在专利文献1的液力变矩器中的为了锁定而供给的工作油的供给方向与一般的液力变矩器不同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变更锁定时的工作流体的供给方向、就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液力耦合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某一方面的液力耦合器能够绕旋转轴旋转。该液力耦合器具备前盖、输出轴部件、活塞、离合器、叶轮、以及涡轮。前盖被输入扭矩。输出轴部件能够绕旋转轴旋转。输出轴部件输出扭矩。活塞支承在输出轴部件。活塞在输出轴部件上能够沿轴向滑动。活塞沿径向延伸。离合器配置于前盖与活塞之间。叶轮具有叶轮壳及叶轮片。叶轮壳固定于前盖。叶轮片安装于叶轮壳。涡轮具有涡轮壳、涡轮片、以及连接部。涡轮壳与叶轮相向地配置。涡轮片安装于涡轮壳。连接部将活塞与涡轮壳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活塞向前盖侧移动,使得活塞与前盖经由离合器而卡合。其结果,来自前盖的扭矩经由离合器直接向活塞传递。这样,在本申请发明的液力耦合器中,在锁定时,活塞向前盖侧移动,因此工作流体的供给方向与一般的液力耦合器的情况相同。
另外,涡轮壳经由连接部连接于活塞。即,由于涡轮壳经由活塞支承于输出轴部件,因此无需在涡轮壳的径向内侧设置用于支承涡轮壳的部件。因此,能够将液力耦合器的尺寸缩小涡轮壳的径向内侧的空间的大小。
优选的是,涡轮壳的内周面在径向上位于从轴部件离开的位置。即,涡轮壳未被输出轴部件在径向、轴向、以及旋转方向上进行保持。
优选的是,液力耦合器还具备减振机构。减振机构将涡轮与所述输出轴部件、或者活塞与输出轴部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
优选的是,减振机构具有保持部件和弹性部件。保持部件沿径向延伸。保持部件与输出轴部件一体旋转。弹性部件保持于保持部件。
优选的是,减振机构还具有支承部。支承部在轴向上支承涡轮。
优选的是,支承部在轴向上与保持部件隔开间隔地配置。涡轮具有钩挂部。钩挂部从涡轮壳延伸。钩挂部配置于支承部与保持部件之间。
优选的是,涡轮还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弹性部件卡合。
优选的是,活塞具有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与弹性部件卡合。
优选的是,连接部将活塞与涡轮壳以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根据该构成,在锁定时,能够不移动涡轮壳而仅使活塞移动。
优选的是,连接部将活塞与涡轮壳以在轴向上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是,连接部与活塞及涡轮壳一体形成。
优选的是,离合器是安装于活塞的摩擦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液力耦合器,无需变更锁定时的工作流体的供给方向,就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2是变形例1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3是变形例1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4是变形例1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5是变形例2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6是变形例2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7是变形例3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8是变形例4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