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1096.5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7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町田吉隆;吉兼圣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D17/24 | 分类号: | B25D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工具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冲击输出的效率化的技术。本发明的冲击工具具有主体部(101)和在规定的长轴方向上驱动顶端工具(119)的冲击结构要素(140),主体部(101)具有设置有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1主体结构要素(101a)和第2主体结构要素(101b),第1主体结构要素(101a)和第2主体结构要素(101b)通过缓冲机构(300)连接,在第1主体结构要素(101a)设置振动抑制机构(2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公报第2007/039356号中公开有一种电动工作机械,该电动工作机械中将具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的壳体部分外壳和收装冲击机构的壳体部分外壳彼此分离配置。2个壳体部分外壳形成电动工作机械的外部轮廓,并且通过压缩弹簧来彼此连接。据此,两壳体部分外壳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第2007/03935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该电动工作机械,收装冲击机构的壳体的振动被吸收,因此能够降低传递给使用者的手的振动。另一方面,冲击机构其自身没有被防振,而该冲击机构产生的振动会对冲击输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期望一种防振结构,其能够使来自冲击机构的振动不容易传递给使用者,并且能够降低对冲击输出的影响。
考虑到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使伴随着冲击作业而产生的振动不容易传递给使用者,且能够实现冲击输出的效率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使顶端工具在规定的长轴方向上被驱动,对被加工件进行冲击作业。该冲击工具具有主体部和在长轴方向上驱动顶端工具的冲击结构要素。顶端工具被驱动的规定的长轴方向与顶端工具被安装于冲击工具时的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一致。冲击结构要素不需要包含用于在长轴方向上驱动顶端工具的整个机构,仅包含一部分的机构即可。
主体部具有第1主体结构要素和第2主体结构要素。第1主体结构要素构成为:设置有冲击结构要素,并且相对于第2主体结构要素能够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在第2主体结构要素设置驱动马达、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
另外,第1主体结构要素和第2主体结构要素通过缓冲机构连接,在第1主体结构要素设置有振动抑制机构。
根据该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冲击结构要素所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第1主体结构要素有效降低。因此,能够降低伴随着冲击驱动而产生的振动给冲击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设置有冲击结构要素的第1主体结构要素和第2主体结构要素通过缓冲机构连接。即,伴随着冲击驱动而产生的振动不容易传递给第2主体结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后述的把手部被设置于第2主体结构要素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向使用者的手传递的振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振动抑制机构可以为配重。在这种情况下,配重能够由设置于第1主体结构要素的重量部构成。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振动抑制机构可以为振动吸收器。在这种情况下,振动吸收器具有作为弹性部件的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并且构成还包括配置于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之间的重量部,其中,该第1弹性部件设置于第1主体结构要素侧,该第2弹性部件设置于第2主体结构要素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重量部通过在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之间往复移动,能够有效抑制伴随着冲击驱动而产生的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