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子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6424.2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金箕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箕年 |
主分类号: | F16L15/04 | 分类号: | F16L15/04;F16L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子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多个管子的管子连接装置,其包括:管子,其在连接末端部具备卡坎;圆筒形第一连接部件,其具备圆形片簧所安装的弹簧安装部和上述管子所贯通的管子通孔且在内侧具备螺纹槽;以及第二连接部件,其形成有在上述管子所配合的一侧安装O形环的O形环安装部和在外部具备螺纹且内径与管子内径相同的贯通部。并且具有如下效果:无需确保管子连接作业所需空间,且在现场能够容易地连接管子而无需另外的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多个管子的管子连接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一种不仅以比较简单的构造来连接各个管子而且能够提高管子连接部分的可靠性的管子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为了将如水或油、气体等那样的流体输送至远处而使用的管子,由于长度被限定,因而为了连续地连接管子而在连接部位形成有凸缘,利用连接部件而将该凸缘相互配合。此外,还适用焊接连接部或伸缩可动式、压接式等多种方法。在焊接而连接管子的情况下,在进行作业时需要专业焊接人员且在管子会产生热变形。而且,在为伸缩可动式的情况下,在作为连接对象的两个管子本体插入衬垫并拧紧螺母而进行压接。为了防止管子脱离而采用的是在所配管的管子插入球体的方式,因而不仅在管子引起变形,而且由此而存在沉淀物在管子内部沉积的问题。另外,在为压接式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是在连接部件插入管子并利用另外的压接工具及器具而将衬垫与不锈钢环一起压接的方式,因而存在产生管子变形的问题。
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626291号中公开有一种管连接构造,其构成为包括:两侧管子,其在与对方管子连接的部分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凹陷部;接头环,其形成有插入上述两侧管子的凹陷部的多个突出部而连接两侧管子;以及衬垫部件,其插入上述接头环内而密封上述两侧管子之间。然而,该管连接构造由于凹陷部而不仅产生管道变形,而且难以将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动维持一定。另外,在凹陷部沉积沉淀物,因而存在着管子长时间搁置时会发生堵塞现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子连接装置,该管子连接装置不仅不会在管子引起变形,而且构造比较简单,因而即便不是熟练的技术人员也容易连接各个管子,而且能够提高管子连接部分的可靠性。
解决问题方案
旨在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构成包括:管子,其在连接末端部具备卡坎;圆筒形第一连接部件,其具备圆形片簧所安装的弹簧安装部和上述管子所贯通的管子通孔且在内侧具备螺纹槽;以及第二连接部件,其形成有在上述管子所配合的一侧安装O形环的O形环安装部和在外部具备螺纹且内径与管子内径相同的贯通部。上述管子的材质是不锈钢或铜。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连接部件构成有第一连接部件配合部而与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并具备与构成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连接部件配合部连结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连结配合于对面的第一连接部件彼此。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连接部件构成有第一连接部件配合部而与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并具备与构成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连接部件配合部连结的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连结配合于对面的第一连接部件彼此。而且,在第一连接部件构成有第一连接部件配合部,并在第二连接部件构成有第二连接部件配合部,且能够具备辅助固定部件,该辅助固定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部件配合部连结。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发明的管子连接装置不仅不会在管子引起变形,而且构造比较简单,因而即便不是熟练的技术人员也能够容易地连接各个管子,且能够提高管子连接部分的可靠性。尤其,在由材质为容易产生变形的不锈钢或铜且内径与外径之差较小的薄板构成的管子的情况下,不仅彻底阻止因管子连接构造而引起的变形,而且能够维持沿着管道流动的流体的速度及流量一定。并且具有如下效果:无需确保管子连接作业所需空间,且在现场能够容易地连接管子而无需另外的工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箕年,未经金箕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64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