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蓄电池用隔板和铅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5743.1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7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蔀贵史;和田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陈冠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隔板 | ||
1.铅蓄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
在将以聚烯烃类树脂、氧化硅粉体和增塑剂为主体的原料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并制膜后除去所述增塑剂的一部分而成的、基底厚度为0.1~0.3mm、基于水银压入法的平均细孔径为0.01~0.5μm、基于水银压入法的最大孔径为0.3~1.0μm且基于水银压入法的空隙率为50~90体积%的微多孔膜制成的铅蓄电池用隔板中,
所述原料组合物中还包含平均粒径为60~800μm且平均厚度为1.5~8μm的不具有自成膜性的玻璃鳞片和超过0且3重量%以下的固态部分形式的硅烷偶联剂,该玻璃鳞片为所述氧化硅粉体和所述玻璃鳞片的合计含量的2~15重量%,
其中,自成膜性是仅单独使用玻璃鳞片并在水中使其分散以制作适当浓度的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以适当厚度涂布于具有平滑性的适当基材表面,使其干燥固化时进行自己造膜的性质,
所述微多孔膜中,所述聚烯烃类树脂、所述氧化硅粉体、所述增塑剂和所述玻璃鳞片的合计含量为90重量%以上,所述聚烯烃类树脂的含量为20~60重量%,所述氧化硅粉体的含量为40~80重量%,所述增塑剂的含量为超过0且30重量%以下,
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平均厚度为1.5~8μm,
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粒径10μm以上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上,以其面方向在所述微多孔膜的面方向大致取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大致取向是指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粒径10μm以上的粒子的80%以上以其面方向相对于微多孔膜的面方向以20°以下取向的方式配置,
(以重量%计的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含量)/(以μm计的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平均厚度)的值为1以上且10以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的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含量)/(以μm计的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平均厚度)的值为2以上。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铅蓄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组合物中的固态部分形式的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为0.1重量%以上。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铅蓄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组合物中及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平均厚度为2μm以下,所述原料组合物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含量为所述氧化硅粉体和所述玻璃鳞片的合计含量的2~8重量%,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含量为所述氧化硅粉体和所述玻璃鳞片的合计含量的2~8重量%。
5.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蓄电池用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组合物中及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平均厚度为2μm以下,所述原料组合物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含量为所述氧化硅粉体和所述玻璃鳞片的合计含量的2~8重量%,所述微多孔膜中的所述玻璃鳞片的含量为所述氧化硅粉体和所述玻璃鳞片的合计含量的2~8重量%。
6.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57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