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内传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3831.8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3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许成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射线科学有限公司;以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14 | 分类号: | A61B6/14;A61C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传感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口腔传感器装置,包括:传感器组件,其可弯曲且通过检测X射线产生电信号;和窗覆盖件,包括基部部分和侧壁,基部部分相对于X射线的行进方向定位在传感器面板的前方,且覆盖传感器面板,且侧壁从基部部分边缘的侧向侧朝向后方突出,以便覆盖传感器面板的侧向表面,且具有形成在其至少一部分上的多个沟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内传感器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口腔内传感器装置,其插入到嘴中用于内-内口腔X射线扫描且通过朝向内-内口腔结构的物理力和与结构相关的排斥力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弯曲。
背景技术
在用于内-内口腔X射线扫描以获得嘴中牙齿和周围组织的X射线影像的常规方法中,使用基于膜的方法。
基于膜的方法会由于膜在嘴中的过渡扭转而造成影像变形且更可能导致影像变形,且因为已经捕获了影像的膜需要显影和存储而造成时间和金钱方面的不利。为了解决该问题,近年来,数字口腔内传感器装置被广泛地使用。
数字口腔内传感器装置通常包括刚性部分,其被制造为非柔性的。虽然影像变形在内-内口腔扫描期间不太可能发生,但是这种不柔性的特点给病人造成很强的不适或痛苦的感觉。例如,在采取内-内口腔X射线扫描以获得内-内口腔结构(例如牙齿和周围组织)的X射线影像的情况下,口腔内传感器装置被放在嘴中且X射线从外部X射线源照射,以扫描位于口腔内传感器装置和外部X射线源之间的结构。口腔内传感器装置加压且紧密粘附到内-内口腔结构,以获得更准确的X射线影像,其给病人带来更强或更痛苦的异物感。
因而,急需对数字口腔内传感器装置进行开发,以解决病人的不适,且在这方面,描述了相关产业的口腔内传感器装置在一定范围可弯曲,即可弯曲到一极限范围。
但是,目前,仅描述了“可弯曲”性质的概念,而没有给出对具有可容易弯曲的性质的口腔内传感器装置的具体研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而,本发明已经考虑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口腔内传感器装置,其插入到嘴中用于内-内口腔X射线扫描,且在朝向内-内口腔结构施加物理力和与结构相关的排斥力时,可在一定范围内弯曲,由此缓解病人的异物感和疼痛。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一种口腔内传感器装置,其包括用于检测X射线和产生电信号的可弯曲传感器组件;和窗覆盖件,相对于X射线传播方向位于传感器面板前方,且具有覆盖传感器面板的基部部分,和侧壁,所述侧壁从基部部分的边缘突出以覆盖传感器面板的侧部且具有至少形成侧壁一部分中的沟槽。
沟槽可以形成在沿窗覆盖件的主轴线布置的侧壁中,且沟槽之间的间隔可以从侧壁的中心到其任一端部变窄。间隙可以在基部部分的边缘处形成在相邻侧壁之间。每个沟槽包括从侧壁的顶部向下延伸且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沟槽部分、和位于第一沟槽部分下方的第二沟槽部分,第二沟槽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第二沟槽部分成形为圆形。窗覆盖件用FRP或柔性玻璃材料形成。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用于检测X射线和产生电信号的传感器面板,位于传感器面板后方且连接到传感器面板以传输电信号的电路板,和位于传感器面板和电路板之间且用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调整构件,所述弹性材料具有的弹性大于传感器面板和电路板的弹性。口腔内传感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保护性覆盖件,以相对于X射线传播方向从传感器面板的后方覆盖传感器面板;和模制壳体,包裹口腔内传感器装置的外部。模制壳体可以用具有A30到50的邵氏硬度的材料形成。模制壳体可以用硅或尿烷材料形成。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口腔内传感器装置使用窗覆盖件,以包含和保护可弯曲传感器组件,以及在内-内口腔X射线扫描期间抵抗外部力而使得在其边缘处的有限柔性的性质最大化。因而,可以实施可弯曲的口腔内传感器装置,以防止主部分(即传感器组件,尤其是传感器面板)破坏,使得影像的变形最小化,且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病人的不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射线科学有限公司;以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射线科学有限公司;以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38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