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面板单元、玻璃面板单元的临时组装件、玻璃面板单元的完整组装件、制造玻璃面板单元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53089.0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5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裕之;瓜生英一;长谷川贤治;石桥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7/06 | 分类号: | C03C27/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于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面板 单元 临时 组装 完整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面板单元、玻璃面板单元的临时组装件、玻璃面板单元的完整组装件,以及用于制造玻璃面板单元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文献1(WO2013/172034A1)公开了一种多层玻璃板。文献1中公开的多层玻璃板在玻璃板对之间形成减压空间。
通过用真空泵对玻璃板对之间的空间进行排气来制成减压空间。为了利用真空泵对玻璃板对之间的空间进行排气,必须预先在玻璃面板对中的一个中形成排气口,并使用排气管连接真空泵的排气口与入口。
在文献1中,在排气之后,由放置在空间内的区域形成构件划分所述空间以形成不包括排气口的部分区域。之后,切割玻璃板对以分离所述部分区域。结果,可以生产没有排气口和排气管的多层玻璃板。
根据文献1,需要加热区域形成构件以形成部分区域。然而,加热所述区域形成构件可能导致从区域形成构件排放气体。在形成部分区域之后,很难通过使用真空泵来提高部分区域的真空度,因此部分区域的真空度可能由于从所述区域形成构件排放的气体而变差。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多个玻璃板可能不具有所需的隔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目的是提出玻璃面板单元,其不具有排气口和排气管,但是具有改善的隔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玻璃面板单元是从通过对临时组装件进行预定处理而获得的完整组装件分离的预定部分。所述临时组装件件包括: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相对放置的第二玻璃基板;框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彼此气密地接合;由所述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和所述框架围封的内部空间;将所述内部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隔板;气体通道,其形成在所述内部空间的内部,以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互连接;将所述第二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连接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并包括吸气剂的气体吸附剂。所述预定处理包括:通过所述气体通道、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排气口将所述第一空间排气,将所述第一空间转换成真空空间;以及改变所述隔板的形状以闭合所述气体通道,从而形成将所述真空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隔开的分隔部,使得所述框架对应于所述真空空间的部分和所述分隔部构成气密地接合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密封件,以围封所述真空空间。所述预定部分包括:第一玻璃面板,其是第一玻璃基板对应于真空空间的部分;第二玻璃面板,其是第二玻璃基板对应于所述真空空间的部分;密封件;真空空间;和气体吸附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玻璃面板单元的临时组装件是用于制备上述方面的玻璃面板单元的临时组装件。所述临时组装件件包括: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相对放置的第二玻璃基板;框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彼此气密地接合;由所述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和所述框架围封的内部空间;将所述内部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隔板;气体通道,其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互连接;将所述第二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连接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并包括吸气剂的气体吸附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玻璃面板单元的完整组装件是用于制备上述方面的玻璃面板单元的完整组装件。所述完整组装件包括: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相对放置的第二玻璃基板;框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彼此气密地接合;由所述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和所述框架围封的内部空间;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真空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分隔部;将所述第二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连接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真空空间中并包括吸气剂的气体吸附剂。通过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将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相互连接的气体通道、第二空间和所述排气口将所述第一空间排气,以将所述第一空间转换成真空空间,随后改变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隔板的形状,闭合所述气体通道,从而形成分隔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3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线通信连接装置
- 下一篇:低功耗智能数据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