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记录希氏电图交替的导管及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52889.0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8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章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约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2 | 分类号: | A61B5/042;A61N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代理人: | 郑世奇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记录 希氏电图 交替 导管 及其 各种 条件下 应用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4年9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056,902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来自心脏组织的电信号的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来自称为希氏束的心脏组织的电信号的导管探针。
背景技术
2001年,Zhang等,Circulation(循环),104期:832-838页(2001),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描述了称为“希氏电图交替”或“HE交替”的现象。观察到通过记录HE交替,临床医生可以可视化房室(AV)结双通道传导。除了上述Zhang的文章,参见Zhang等,Circulation(循环),107期:1059-1065页(2003);Zhang等,Cardiovascular Reseach(心血管研究),61期:45-55页(2004);Zhang等,J.Cardiovasc.Electrophys.(心血管电生理学),22期:1256-1262页(2011);Zhang等,Int.J.Cardiology(国际心脏病学杂志),171期:259-264页(2014);和Zhang等,J.Interv.Card.Electrophysiol.(心脏介入电生理学杂志),40期:99-103页(2014);所有这些都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双通道AV结电生理学概念的开发,最初是为了解释AV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在上述观察(也称为张氏现象)之前,除了AV结传导曲线中的“突然跳跃”之外,没有可用于监测双通道传导的可用工具或值。这种“突然跳跃”被定义为AV传导时间的50毫秒(ms)或以上的突然增加,和以10ms为单位缩短的过早搏动。虽然相信这种突然的跳跃是由于AV传导的从快速到缓慢的通路传导的转变引起的,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能被看到表现出这种跳跃。另外一个问题是,只有当整个AV传导曲线被研究时才会显示出这个跳跃。在发现张氏现象之前,没有一种可用的方法来一次搏动一次搏动地监测双通道AVN传导。在本发明之前,用于确定它的专用设备不可用。现在认为所有患者都可能存在双通道AV结传导,并且可以在常规临床心脏电生理学中使用HE交替来监测双通道AV传导。这种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或涉及双通道AVN传导的任何AV结修改方法(包括在心房颤动期间修改AVN以减慢心室率)时特别有用。
目前,在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中会例行进行希氏电图的记录。它仅用作到达希氏束的的电激励的标记。换句话说,它用于测量AV传导时间间隔和希氏心室间隔。它不用作双通道AV结传导的指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易于制造的容易使用的设备来促进对该现象的测量。
医学领域充满了各种导管探针,其用于从诸如心脏组织的组织接收信息,或者传送诸如电荷的信号。示出了导管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但并不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包括:EP499491;专利号为4,649,924的美国专利;PCT/US94/03768;专利号为4,974,588的美国专利;专利号为5,063,932的美国专利;专利号为5,184,620的美国专利;专利号为8,777,851的美国专利;公布的申请号为2014/0128935的美国专利申请和已公布的申请号为2012/0108993的美国专利申请。
即使对抽样的文献粗略的回顾也将显示对于导管“形式跟随功能”。换句话说,导管的形状,包括导管尖端或探针以及延伸构件(通向尖端或探针)将根据导管的预期功能而改变。类似地,虽然所有这些导管都包含电极,但是一些诸如起搏器类型的装置被设计为释放电信号,而其它导管则包括接收和发送电信号的极。
通常,电生理学导管具有如在图1中所示出的带有主体、“尾部”和“尖端”基本上相同的形式。这些“EP”导管不同的程度在于它们的尖端不同。图2a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各种类型的尖端,图2b是常见的“环形”电极。
为了执行如此处所述的功能,导管必须被设计成使得其可以放置在通向心脏组织(如心肌,特别是希氏束)的血管(例如静脉或动脉)中。此外,导管尖端或探针必须设计成精确地装在目标心脏组织(即希氏束)上。
如将在下面的公开内容中所示出的,发明人已经开发了满足上述要求的导管设备。其细节将在下面的公开内容中阐述。
附图说明
标记为“现有技术”的图1示出了市售的电生理学导管。
标记为“现有技术”的图2a示出了各种类型的电生理学导管尖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约理工学院,未经纽约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2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