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路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52466.9 | 申请日: | 2015-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乌多·格勒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7/00 | 分类号: | F16K7/00;G01N30/20;F16K11/04;F16K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慧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路阀 | ||
多路阀具有上部件(1)、下部件(2)和板形的中部件(3),该中部件在插入第一膜片(4)的情况下与上部件连接并且在插入第二膜片(5)的情况下与下部件连接。上部件和下部件在其朝向膜片的侧上包含凹部(11,15),控制流体能够导入到该凹部中。中部件在其贴靠膜片的侧上在与凹部相对置的区域中分别包含一对开口(8i,9i)。在将控制流体导入到凹部中时,膜片封闭中部件中的分别相对置的开口;否则,膜片就在开放与其相对置的开口的情况下退回到凹部中。控制流体交替地导入上部件的和下部件的凹部中。在中部件中,在与上部件(1)相对置的开口(8i)、与下部件(2)相对置的开口(9i)和阀接头(6i)之间形成通道系统(7i)。阀接头(6i)不安装在中部件(3)处,而是安装在上部件(1)或下部件(2)处,从而使得中部件在避免通道系统(7i)中的死区的情况下能够很薄地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阀,其具有至少三个阀接头,至少三个阀接头中的至少一个对的相邻的阀接头在第一阀位置中在流体流动方面连接并且在第二阀位置中在流体流动方面隔离,并且至少一个另外的对的相邻的阀接头在第一阀位置中在流体流动方面隔离并且在第二阀位置中在流体流动方面连接,
该多路阀具有上部件、下部件和板形的中部件,该中部件在插入第一膜片的情况下与上部件连接并且在插入第二膜片的情况下与下部件连接,其中,
-中部件对于每个阀接头分别包含通道系统,该通道系统具有在中部件的上侧上的第一开口、在中部件的下侧上的第二开口和用于与阀接头连接的第三开口,
-上部件在其朝向第一膜片的一侧上对于在第一阀位置中在流体流动方面连接的相邻的阀接头的每个对分别包含凹部,该凹部与在中部件的上侧上的、与该对对应的第一开口相对置,从而使得第一膜片在偏转到凹部中时开放第一开口,并且在利用控制流体进行压力加载时在该凹部中封闭第一开口,以及
-下部件在其朝向下方的膜片的一侧上对于在第二阀位置中在流体流动方面连接的相邻的阀接头的每个另外的对分别包含凹部,该凹部与在中部件的下侧上的、与该另外的对对应的第二开口相对置,从而使得第二膜片在偏转到该凹部中时开放第二开口,并且在利用控制流体进行压力加载时在该凹部中封闭第二开口。
背景技术
这种多路阀从US 6,453,725B1中已知。
从US 5,203,368A中已知具有板形的上部件、下部件和中部件的单独的阀,在中部件和下部件之间存在膜片。下部件包含凹部,其与中部件中的两个开口相对置。根据是否借助于控制流体在凹部中产生正压或负压,膜片将开口封闭或开放。开口经由过道与在中部件的背离膜片的一侧上的沟槽连接。由平放的上部件覆盖的沟槽形成在侧面延伸的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引导至阀接头。
从US 5,496,009A中已知一种具有至少四个阀的阀矩阵形式的多路阀,以便将至少两个输入通道单独地与至少两个输出通道连接。多路阀具有板形的上部件、下部件和中部件,其中,在上部件和中部件之间存在膜片,并且在下部件和中部件之间存在密封薄膜。输入通道由中部件的上侧上的平行的沟槽形成,该沟槽由膜片覆盖。输出通道由中部件的下侧上的相对于其横向地延伸的平行的沟槽形成,该沟槽由密封薄膜覆盖。上部件对于每个阀分别包含凹部,在中部件中,输入通道中的一个和与输出通道中的一个连接的开口与该凹部相对置。根据是否借助于控制流体在凹部中产生正压或负压,膜片封闭或者开放开口和输入通道。
从上面所述的US 6,453,725B1中已知的多路阀能够用于在气体色谱法中进行试样配量和分离柱转换在此,例如在第一阀位置中,从技术工艺中取出的试样在连续的流中引导穿过具有限定的配量体积的配量回路,而同时气体色谱分析仪(Gaschromatographen)的由一个分离柱或多个连接的分离柱构成的分离装置利用载气进行冲洗。在第二阀位置中,包含在配量回路中的试样量借助于载气引导通过分离装置,在此,分解成不同的试样组分并且随后进行检测,而试样流引导经过配量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2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