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52309.8 | 申请日: | 2015-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B60K5/12;F16F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该隔振装置(10)设置有:第一安装构件(11),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12)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以及弹性体(13),其布置在两个安装构件(11、12)之间。在位于第一安装构件(11)和第二安装构件(12)的彼此相对的相对表面(24、25)中的任一表面,设置有止挡弹性体(27)和凹陷部(30),止挡弹性体(27)具有面对相对表面(24、25)中的另一表面的止挡面(26)以便能够与另一表面接触,止挡弹性体(27)布置在凹陷部(30)中。止挡弹性体(27)嵌合在凹陷部(30)中,使得在止挡弹性体(27)的表面中的朝向止挡面(26)所在侧的相反侧的反止挡面(34)处于非接触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适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机械等,并且吸收和衰减诸如发动机等的振动产生部的振动。
本申请要求2014年10月3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05041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其连接到另一者;弹性体,其布置在两个安装构件之间;以及止挡弹性体,布置在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的彼此相对的相对表面中的任一表面且具有止挡面,该止挡面面对另一表面以便能够与该另一表面接触。
在该隔振装置中,在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的彼此相对的相对表面的相对方向上会施加有负载,从而使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沿该相对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然后,止挡弹性体的止挡面与和该止挡面相对的相对表面接触,从而限制了两个安装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85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前述传统隔振装置具有如下问题:当止挡面与和止挡面相对的相对表面接触时,相对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倾向于突然上升。
考虑前述事实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弹簧常数突然上升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这两个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以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布置在所述两个安装构件之间。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的彼此相对的相对表面中的任一表面,设置有止挡弹性体和凹陷部,所述止挡弹性体具有面对所述相对表面中的另一表面的止挡面以便能够与所述另一表面接触,所述止挡弹性体布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止挡弹性体嵌合在所述凹陷部中,使得在所述止挡弹性体的表面中的朝向与所述止挡面相反的方向的反止挡面处于非接触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弹簧常数突然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构成图1所示的隔振装置的第二安装构件的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隔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隔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沿前后方向施加振动的状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例的隔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23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