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端点之间的媒体会话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51779.2 | 申请日: | 2015-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R·贡纳兰;H·M·卡恩;T·M·穆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29/06;H04L12/721;H04L12/723;H04L12/751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英;刘瑜 |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端点 之间 媒体 会话 | ||
在进行发起的端点和进行响应的端点之间实现媒体会话,存在经由其可以建立媒体会话的、通过通信网络的多个可用路径。与可用路径相关联的类型度量传达可用路径的直接性,并且用于针对媒体会话而选择可用路径。指示可用路径的质量并且从多个网络节点所收集的网络信息包括来自与进行发起和进行接收的端点不同的网络节点的贡献,其具有可用路径的至少部分的当前的可见性和/或过去的可见性。所述选择被影响以使得端点针对媒体会话而相对于较直接但是较低质量的可用路径而优选地选择较高质量但较不直接的可用路径。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通常包括不同类型的网络节点,例如用户设备、路由器、网络地址翻译器(NAT)、媒体中继服务器等,这些节点在网络内执行不同的功能。两个进行通信的节点(端点,例如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经由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NAT、和媒体中继服务器)。网络可以具有分层的架构,由此不同的逻辑层提供不同类型的点对点通信服务。每一层是由该层紧接着下面的层(不是最低层)来服务的,并且向该层紧接着上面的层(不是最高层)提供服务。该网络可以是基于分组的网络和/或互联网。
可以在诸如经由通信网络连接的用户设备之类的两个端点之间建立媒体会话,以使得可以经由网络在这些端点之间发送和接收实时媒体。媒体会话的示例是SIP(“会话发起协议”)媒体会话。媒体会话可以是IP语音或视频(VOIP)会话,其中通话的音频和/或视频是在VOIP会话中的端点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可以通过网络地址(例如,IP(“互联网协议”)地址)来标识端点和其他类型的网络节点,其中会话是在与端点相关联的传输地址之间建立的。传输地址是网络地址(例如,IP地址)和与该网络地址相关联的端口的组合。
为了建立媒体会话,端点中的一个端点可以向其他端点发送媒体会话请求。在本文中,发起针对媒体会话(例如,音频/视频通信)的请求的端点被称为“进行发起的端点”或等同地被称为“呼叫方端点”。接收并处理来自呼叫方的通信请求的端点被称为“进行响应的端点”或“被叫方端点”。每个端点可以具有多个关联的传输地址,例如本地传输地址、在NAT的公共侧上的传输地址、在中继服务器上分配的传输地址等。在媒体会话建立期间,对于每个端点,相应的地址是针对该端点所选择的以用于在媒体会话中发送和接收数据。例如,可以根据ICE(“交互式连通性建立”)协议来选择地址。一旦建立了媒体会话,媒体就可以在不同端点的这些所选择的地址之间流动。
发明内容
提供了该发明内容以用简化的形式引入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表述的概念的选择。该发明内容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来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本主题的方面针对一种用于在进行发起的端点和进行响应的端点之间产生媒体会话的方法。进行发起和进行接收的端点是经由通信来连接的,所述通信包括网络节点,存在通过网络的多个可用路径,通过上述路径可以建立媒体会话。所述端点可以访问与可用路径相关联的类型度量,所述类型度量传达可用路径的直接性,所述类型度量用于对针对媒体会话可用的路径进行选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访问指示可用路径的质量的网络信息,所述网络信息是从多个网络节点收集的并且包括来自与进行发起和进行接收的节点不同的网络节点的贡献,所述不同的网络节点具有可用路径的至少部分的当前的可见性和/或过去的可见性。选择数据是基于网络信息而生成的,所述选择数据用于影响所述选择。向端点中的至少一个端点发送选择数据,以便使得端点针对媒体会话而选择较高质量但是较不直接的可用路径而不是较直接但质量较差的可用路径。
附图说明
为了帮助理解本主题并且示出如何实施本主题,现在将仅仅作为示例来参考以下附图,其中:
图1示出了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用户设备的框图;
图3示出了控制服务器的框图;
图4示出了分层网络架构的表示;
图5示出了网络地址翻译器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17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