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蔽电线在审
| 申请号: | 201580050933.4 | 申请日: | 201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浦下清贵;川上齐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自达电线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00;H01B1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电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针对电磁波的屏蔽层(遮蔽层)的屏蔽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屏蔽电线中,有用铝箔等导体箔对将两根绝缘芯线与漏极线绞合而成的芯的外周进行覆盖并利用粘着剂使该导体箔与外罩绝缘体(护套)粘着的屏蔽双股扭绞电缆(电线)。
该屏蔽双股扭绞电缆能够在剥离外罩绝缘体时使导体箔附随外罩绝缘层而剥下(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的0018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79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38719号公报
然而,由于该屏蔽双股扭绞电缆中的使绝缘芯线绞合而成的芯为绞合其绝缘芯线的截面具有空间凹部的方式(参见专利文献1、图1、图2),因此该芯的外表面成为由上述空间凹部引起的凹凸状态,在将外罩绝缘体挤压成形时,从芯侧将导体箔向外罩绝缘体按压的力(相对于挤压成形力(成形压)的反作用力)不遍布其外表面的整个区域而是仅局部作用于凸部分且较弱,因而存在在导体箔与外罩绝缘体之间产生未粘着的部位的情况。因此在剥离外罩绝缘体时,产生无法将导体箔附随外罩绝缘层剥下的情况。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以上实际情况下,在由金属箔等金属薄膜形成屏蔽层的屏蔽电线中,在将外罩绝缘体(护套)剥离时,能够将金属箔等屏蔽层附随外罩绝缘体可靠地剥下。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首先将多个芯线(包括单线(一根)和该单线的多个绞线这两者)与夹装物绞合,成为截面圆状(圆形)的芯。
具有夹装物的芯,因夹装物进入各芯线间而容易成为截面圆状(芯的外表面难以成为凹凸状态),并且其表面因夹装物而大多被占据,因此由金属箔等金属薄膜构成的屏蔽层相对于芯的表面容易滑动,从而护套的剥除变得顺利。
其次,若将芯线和夹装物与漏极线绞合而制成芯,则存在漏极线不会露出于芯的表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漏极线不会与屏蔽层接触,从而无法形成利用漏极线的地线(接地)。因此以在芯线与夹装物绞合后的芯的外周横向卷绕设置漏极线,且漏极线必须露出于芯的表面而可靠地与屏蔽层接触的方式,能够可靠地获得利用漏极线的地线。
此外,本发明使屏蔽层成为在树脂膜的表面形成金属薄膜,且将该附带金属薄膜的树脂膜以包着漏极线的方式卷绕于芯的外周,形成屏蔽层。
树脂膜比金属箔具有抗拉力,因此能够将由该树脂膜构成的屏蔽带卷绕于将上述芯线与夹装物绞合的截面圆形的芯,使之发挥按压带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与以往同样,将屏蔽层与护套经由粘着剂层而粘着。
如上述那样,若芯为截面圆状,则按压的力从芯侧遍布屏蔽层的整个外周面作用,因此在进行护套挤压工序时,按压的力对屏蔽层与护套之间的粘着剂层遍布其整个周面而在两者间作用,从而屏蔽层与护套遍布其整个周面可靠地粘着而一体化。因此在该屏蔽电线受到反复的弯曲作用时,难以产生因在屏蔽层与护套之间存在局部未粘着部位而局部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产生疲劳龟裂的不良情况,不会使耐弯曲性降低。
另外,如上述那样,芯的表面因夹装物而大多被占据,因而芯与屏蔽层的紧贴力降低。因此屏蔽层也会与护套的剥除一起容易地被剥除。
这样,若屏蔽层被剥除,则与剥除的护套对应的末端部的屏蔽层全部消除,因此不能接地(地线)。因此本发明通过横向卷绕将漏极线设置于芯。在进行护套的剥除作业时,只要不切除该漏极线(只要不在漏极线4切出下述切缝t),则在剥除护套和屏蔽层后,漏极线会存在(残留)于末端。即在该结构中,屏蔽层会因护套的剥除而被去除,因此在将芯线与夹装物绞合的芯的表面设置有漏极线。
若这样,则漏极线必然露出于芯表面,因此漏极线可靠地与屏蔽层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能够采用以下结构,一种屏蔽电线,将多个芯线与夹装物绞合而成为截面圆状的芯,在该芯的外周遍布其全长横向卷绕漏极线,并在其外周形成屏蔽层,进而在其外侧设置有护套,其中,将在树脂膜的表面形成有金属薄膜的屏蔽带以包着所述漏极线的方式卷绕于所述芯的外周面而形成所述屏蔽层,在该屏蔽带与护套之间夹装粘着剂层,利用该粘着剂层将所述屏蔽带粘着于所述护套而一体化,若剥除该护套,则屏蔽层(屏蔽带)也一起被剥除。
在该结构中,能够将所述芯线之间的所述夹装物的填充比例设为1.0以上。在小于1.0的情况下,芯的外表面容易成为凹凸状态,在对护套进行挤压成形时,从芯侧将屏蔽层向护套按压的力不遍布其外表面的整个区域,而仅局部作用于凸部分且较弱,在屏蔽层与护套之间未粘着部位在较宽的范围存在,因此在剥下护套时,产生无法附随屏蔽层剥下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自达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拓自达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0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纹影系统的支撑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动态吸收光谱采集的样品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