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冶金的容器尤其电弧炉处的出料口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50343.1 | 申请日: | 2015-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 发明(设计)人: | J.巴奇马耶;K.M.泽特尔;M.霍彻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里弗雷克特里知识产权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3/19 | 分类号: | F27B3/19;F27D3/15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宣力伟 |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冶金 容器 尤其 电弧炉 出料口 | ||
在冶金的容器尤其电弧炉处的出料口设有具有排出开口(10)的耐火的端部砖(6)。在端部砖(6)的下部的端面(11)处关联有凹槽(15),该凹槽(15)如此成形,即使得利用该凹槽(15)在排空容器时在排出开口(10)中产生分离边缘(16)。凹槽(15)构造成环形并且在此设有径向地向外倾斜的斜倾面(18),由此该分离边缘(16)直接地紧接着形成到排出开口(10)处。因此在每个出料过程后分离边缘能够在没有手动的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封闭装置的板的前缘进行剪断而被清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冶金的容器尤其电弧炉处的出料口(Abstich),带有具有出料通道(Abstichkanal)的排出开口的耐火的端部砖(Endstein)。
背景技术
如此的电弧炉被用于生产液态的原钢。炉装备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的出料通道使液态的原钢从炉排放到钢包(Pfanne,有时称为盛钢桶)或相似的冶金的容器中成为可能,借助于该冶金的容器液态的原钢能够被运输用于再加工。
出料口标准地由彼此成列的套管形的单个部段组成,其中在排出口处的部段(该部段位于保持凸缘中)称为端部砖。也已知的是,这些单个部段利用所谓的槽/榫(Nut/Feder)构造,但是这些槽/榫分别具有接近外直径的环形的凸肩和接近内直径的桥接部。
通常在电弧炉中通过封闭装置封闭出料通道是必要的,因为出料通道在在炉中每个熔融过程开始前填充有填充砂。但是在封闭装置打开时存在这样的危险,即在出料过程期间在出料通道的排出口处产生花冠式的钢渣凝固物(参看图3),该钢渣凝固物随后能够阻挡出料口的封闭机构。
在传统的出料口中在出料过程中流出的原钢倾向于沿端部砖的排放轮廓的通过磨损凸地倒圆的分离边缘(Abrisskante)流动,而不是在该处脱离并且在由出料通道预设的流动方向上继续运动。流动方向的这种偏转有利于该花冠式的凝固物的形成。
为了使封闭成为可能,该凝固物必须被移除。有些封闭装置装备有板,该板的前缘剪断凝固物。当这不可能时,该凝固物必须手动地利用撬棍敲掉。在这两种情形中出料口的端部砖遭受了显著的机械的磨损,其中随着磨损增加凝固物强化并且因此移除凝固物变得越来越困难。
手动地清理在出料通道的端部砖处的凝固物在任何情形下都是高消耗的并且因此在工艺流程上具有缺点,因为这降低了相继的出料过程的频率并且因此损害了钢生产设备的生产率。凝固物此外加速了端部砖的机械的磨损并且由此缩短了出料口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开头提及的类型的出料口,该出料口基本上在没有手动地清理凝固物的情况下工作并且利用简单的措施使出料口的更长的使用寿命成为可能。
该任务由本发明的出料口解决。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出料口的耐火的端部砖设有持久地完好的分离边缘)抵制了钢流的离开由出料通道预设的流动方向的趋势。
在每个出料过程后分离边缘能够在没有手动的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封闭装置的板的前缘进行剪断而被清洁。由此也导致了端部砖的更长的使用寿命。但是该使用寿命决定性地确定了出料过程的效率并且因此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的因素。
为了产生该持久地完好的分离边缘在端部砖的下部的端面处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斜倾面关于端面具有在5°和20°之间(优选地17°)的角度。
适宜地在横截面中观察凹槽在背离出料通道的分离边缘的侧边上被倒圆。这有助于,凹槽实际上不损害耐火的端部砖的结构上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凹槽的效果也能够对于特别的使用条件通过以下方式被强化,即通过该凹槽由带有优选地近似相同的轮廓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凹槽围住,其中根据使用情形两个凹槽能够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尺寸。
附图说明
随后根据实施例参考图纸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里弗雷克特里知识产权两合公司,未经里弗雷克特里知识产权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0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