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采用了变形模式分析方法的结构体的加强方法及记录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9905.0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7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信孝;河内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朴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部件 变形 模式 分析 方法 采用 加强 记录 介质 | ||
1.一种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由单一或多个部件构成的结构体进行结构分析或结构实验,分析所述各部件的变形模式,
将所述结构体分成多个区域,求出分出来的每个区域的变形,从而分析所述结构体的所述变形模式,
所述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具有:
根据所述结构分析或所述结构实验的结果,设定变形前的所述部件的部件截面的外轮廓部,并且,设定第一点及第二点作为位移提取点,提取所述第一点及所述第二点在所述部件的变形前后的坐标的工序,其中,所述第一点是所述外轮廓部上的任意一点,所述第二点是与所述第一点不同的点,且位于包含所述部件截面的位移提取面上;
在所述部件的所述变形前后,分别计算出使用了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的向量的工序;
求出所述第一点及所述第二点的所述变形前后的位移和所述变形前后的所述向量形成的角度的工序;
根据所述位移及所述角度,求出所述部件截面的平移位移及旋转角的工序;
求出相对于所述部件的部件轴方向的所述部件截面的所述平移位移的变化量及所述旋转角的变化量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量是连结所述外轮廓部上的2点的向量,或是连结由所述外轮廓部上的1点和在包含所述部件截面的位移提取面内且不在所述外轮廓部上的1点构成的2点的向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部件截面确定多个以所述外轮廓部上的2点和在包含所述部件截面的平面内且不在所述外轮廓部上的点作为顶点的三角形元,
根据所述三角形元各自的各顶点的变形前后的坐标求出所述三角形元的位移,且关于使用所述三角形元各自的顶点算出的向量,根据所述变形前后的向量形成的角度求出所述三角形元的旋转角,
将这些多个三角形元的位移的平均及多个三角形元的旋转角的平均当作所述部件截面的平移位移和旋转角求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乘以与所述三角形元的面积相对应的加权系数的值的平均当作所述部件截面的所述平移位移及所述旋转角求出。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部件截面的平面内且不在所述外轮廓部上的点为所述部件截面的形心、重心、或剪切中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变形前后的所述位移的平均,求出所述部件截面的平移位移,
根据变形前后的所述角度的平均,求出所述部件截面的旋转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变形前后的所述位移的平均求出所述部件截面的平移位移时,除去偏离平均的至少一个位移的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于变形前后的所述角度的平均求出所述部件截面的旋转角时,除去偏离平均的至少一个角度的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乘以与连结所述部件截面上的2点的向量的长度相对应的加权系数的值的平均当作所述部件截面的平移位移及旋转角求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的部件的变形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结构体进行结构分析,提取所述部件截面上的点在所述变形前后的坐标的工序中,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模型上的元边界线和位移提取面的交点的坐标,评价所述部件的所述平移位移及所述旋转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99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