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电线、线圈和电气/电子设备以及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902.3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4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豪;池田佳祐;福田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电磁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3/30;H01B3/42;H01B13/00;H01B13/14;H01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电线 线圈 电气 电子设备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电线、线圈和电气/电子设备以及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其即便提高绝缘电线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并在超过200℃的高温下,机械特性也优异,可抑制耐热劣化。一种绝缘电线、线圈、电气/电子设备和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该绝缘电线在导体的外周具有包含挤出被覆树脂层的至少1层电线覆膜,挤出被覆树脂层由介电常数相互不同的树脂(A)与树脂(B)的混合树脂构成,树脂(A)为选自聚醚醚酮、聚醚酮酮、聚醚酮、聚醚醚酮酮、聚醚酮醚酮酮和聚酮中的聚烯丙基醚酮树脂,树脂(B)是200℃的介电常数低于上述树脂(A)的非氟系的树脂,上述混合树脂的混合质量比[树脂(A)的质量:树脂(B)的质量]为90:10~51:49,并且,对于电线覆膜整体的介电常数而言,200℃的介电常数相对于25℃、相对湿度50%的介电常数之比的值小于1.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线、线圈和电气/电子设备以及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最近的电气/电子设备(也称为电气设备)中,为了防止因变频器元件的转换所产生的浪涌电压导致的劣化(转换浪涌劣化),有时需要可耐受几百伏的浪涌电压的绝缘电线(wire)(参见专利文献1)。例如,绝缘电线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为500V以上的产品被实际生产并在市场上被经营。此处,PDIV是指在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在其间的绝缘物中局部发生放电的电压,可以利用市售的被称为局部放电试验器的装置来测定。测定温度、所使用的交流电压的频率、测定灵敏度等根据需要而变更,通常所使用的值是例如在25℃、50Hz、10pC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发生了局部放电的电压。
关于绝缘电线的PDIV,已知电线覆膜的介电常数会产生大幅影响,为了提高PDIV特性,提出了在电线覆膜中使用介电常数低的树脂(参见专利文献2、3)。
另一方面,对于以马达、变压器为代表的电气设备来说,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正在发展,其使用方法多为将对绝缘电线进行绕线加工(也称为线圈加工、弯曲加工)而成的绕线(线圈)塞入非常窄的部分中而进行使用。具体来说,即便说根据在定子槽中可放入几个对绝缘电线进行线圈加工而成的线圈来决定该马达等旋转设备的性能也不过分。其结果,为了提高导体的截面积相对于定子槽截面积的比例(占空系数),最近正在使用导体的截面形状类似矩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方形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913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09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8896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若电流流通到安装至电气设备的绝缘电线,则绝缘电线会因产生的热而升温。汽车等中所用的电气设备逐年小型化、高输出化,与之相伴,会发生装置内部的高温化,根据情况温度也会超过200℃。在这样的高温下,设备中所用的绝缘电线的被覆树脂层会发生热劣化,进行热收缩。该热收缩尤其显著发生于提高了占空系数的电气设备中所用的绝缘电线中。若被覆树脂层的热收缩变大,则被覆树脂层会经受不住热收缩应力,从而产生破裂。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电线、使用了该绝缘电线的线圈和电气/电子设备,该绝缘电线即便提高绝缘电线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并在超过200℃的高温下,机械特性也优异,可抑制耐热劣化。
进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这种优异的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对假定了使用绝缘电线的装置内部的高温环境下、特别是现实中可发生的200℃环境下的绝缘电线的特性进行了各种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电磁线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电磁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79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汽车灯
- 下一篇:暖手宝移动电源(G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