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46142.4 | 申请日: | 2015-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3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小村慎吾;荒井邦仁;松村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9;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贺月娇;杨晓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电极 方法 | ||
在此提出的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片的方法包括压制粒化颗粒(13a)的步骤,其中,比率(t/D50)小于1,其中D50是所述粒化颗粒(13a)的平均粒径,t是压制后的活性材料颗粒(13a1)的层(14)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片的方法。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二次电池”通常指可重复充电的电池。术语“锂离子二次电池”指使用锂离子作为电解质离子并且通过与正负电极之间的锂离子的移动相伴的电荷的移动而实现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是使用包含其中溶解有电解质盐的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的一种。本申请要求2014年8月29日提交的编号为2004-175920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例如,JP 2004-079370 A公开了一种获得其中在集电体上形成活性材料颗粒的层的电极片的方法。该方法涉及使用包含活性材料颗粒和粘合剂的混合物糊涂布集电体,干燥该糊,并压制所得到的材料。在此制造方法中,干燥混合物糊的步骤需要大量的能量,这增加了制造成本。
JP 2014-078497 A公开了一种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片的方法,其中通过将包含活性材料颗粒和粘合剂的颗粒馈送到集电体上,然后压制这些颗粒和集电体,在集电体上形成活性材料颗粒的层。此制造方法可以简化或消除干燥步骤,在这方面,能够将制造成本保持为低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 2004-079370 A
PTL2:JP 2014-078497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在其中由混合物糊形成活性材料颗粒的层的制造方法中,理想地,基于干燥后的每单位面积的混合物糊的重量和压制后的活性材料层的厚度(即,活性材料层的密度)而设定压制压力。另一方面,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当活性材料颗粒的层由粒化颗粒(granulated particle)形成时,即使在与活性材料颗粒的层由混合物糊形成的情况下使用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执行压制,所得到的活性材料颗粒的层也可能不具有足够的剥离强度。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此提出的一种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到5:
1.制备集电体。
2.制备包含活性材料颗粒和粘合剂的粒化颗粒。
3.将所述粒化颗粒馈送到所述集电体上。
4.整平(level)被馈送到所述集电体上的所述粒化颗粒。
5.压制(press)被整平的所述粒化颗粒。
这里,在馈送所述粒化颗粒的步骤中,理想地,比率(t/D50)小于1,其中D50是被馈送到所述集电体上的所述粒化颗粒的平均粒径,t是已在所述压制的步骤之后形成的所述活性材料颗粒的层的厚度。这使得能够持续获得其中所形成的活性材料颗粒层具有高剥离强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片。
此外,优选地,所述比率(t/D50)大于0.5。在这种情况下,活性材料颗粒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的不均匀性容易被保持为小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出体现在此提出的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片的方法的制造设备10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例出粒化颗粒13a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例出被压制前的粒化颗粒13a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例出已被压制后的粒化颗粒13a的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61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