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导管歧管、阀导管歧管元件、运行歧管的方法及流体二极管盒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4666.X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1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E·苏契兹科;詹姆斯·B·德罗布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廉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13/18;F01N1/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陆弋;金洁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歧管 | ||
本发明涉及阀导管歧管、阀导管歧管元件、运行歧管的方法及流体二极管盒元件。所述阀导管歧管包括多个流体导管流道部分、收集器、多个收集器入口界面结构以及至少一个流体二极管元件。所述阀导管歧管元件包括收集器部分、分支入口部分、至少一个流体二极管元件。所述运行歧管的方法包括:从多个流体导管流道将大致向前指向的流体流接收到所述歧管的收集器中;在所述歧管的所述收集器内相对于相应的所述向前指向的流体流而相对地阻碍反向指向的总体流体流或声压力波。所述流体二极管盒元件包括流体导管元件、喷嘴壳元件和环形腔。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8月21日提交的先前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40,258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申请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阀导管歧管、一种阀导管歧管元件、一种运行排气歧管的方法以及一种在阀导管歧管元件中使用的流体二极管盒元件。
背景技术
EP0435426A2中披露了一种用于对粉末材料的表面进行涂覆的方法,包括通过柯恩达流或柯恩达螺旋流进行操作的粉末材料引入部分和用于吹送由扩散气体雾化的液体涂料的附壁螺旋流产生部分的组合,粉末材料的表面通过将通过扩散气体雾化的液体涂料通过柯恩达切口吹入粉末材料输送通道中而通过柯恩达流或柯恩达螺旋流进行涂覆。US1,947,987中披露了一种用于发动机排气的组合歧管和消音器/消声器。该装置包括外壳、中间壳和内壳。来自内燃机排气口的废气流入外壳和中间壳体之间的空间,流到歧管的一端,然后沿着歧管在中间壳和内壳之间的空间内以及内壳内的空间中流回。在内壳中设置穿孔,以允许气体在内壳中的空间与内壳和中间壳之间的空间之间流动。另外,挡板安装在内壳内,用作偏转器。CN101158303A(US 2001/047997 A1)中披露了一种排气文氏管装置,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阀导管歧管,包括:
a.多个流体导管流道部分,其中,所述多个流体导管流道部分中的每个流体导管流道部分用于从相应的单独流体源接收流体;
b.收集器,其中,所述收集器包括流体导管,所述流体导管具有出口端口和多个收集器入口端口;
c.多个收集器入口界面结构,其中,所述多个收集器入口界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收集器入口界面结构包括:
i.分支入口部分,所述分支入口部分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相应的所述流体导管流道部分并与所述相应的所述流体导管流道部分流体连通;
ii.主入口部分;和
iii.出口部分,其中,所述主入口部分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收集器入口界面结构的、限定所述收集器的所述流体导管的相应部分的流体导管部分而与所述出口部分流体连通,所述分支入口部分经由所述多个收集器入口端口中的相应收集器入口端口而与所述出口部分流体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收集器入口界面结构用于使所述收集器通过所述相应收集器入口端口经由所述相应的所述流体导管流道部分从所述相应的单独流体源接收流体,所述分支入口部分相对于所述收集器被定向为用于将从所述相应的所述流体导管流道部分接收的所述流体在大致朝着所述收集器的所述出口端口的方向上排出,并且所述相应收集器入口端口至少部分地由与所述流体导管的具有相对尖锐边缘的结合部界定;以及
d.至少一个流体二极管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二极管元件位于所述收集器内、沿着所述收集器并与所述收集器串联,以便限定所述收集器的所述流体导管的相应部分,所述至少一个流体二极管元件被定位成与所述相应收集器入口端口重合或位于所述相应收集器入口端口的相对于通过所述收集器朝着所述收集器的所述出口端口流动的方向的下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流体二极管元件被成形为向朝着所述收集器的所述出口端口流动的所述流体提供相对较高的排出系数,且向在相对的相反方向上流动通过所述出口端口的流体提供相对较低的所述排出系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阀导管歧管元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廉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威廉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4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骑乘式车辆和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单元
- 下一篇:内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