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秤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3032.2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9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长井孝幸;滝本昌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G19/387 | 分类号: | G01G19/387 |
代理公司: | 11018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路;王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正 运转模式 重量测定 通常运转模式 组合运算 组合秤 重量传感器 重量信号 | ||
作为该组合秤的运转模式,具备:通常运转模式;以及校正运转模式,分别确定用于对根据各重量传感器的各重量信号而计算出的各重量测定值的各误差进行校正的各校正值,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组合运算部使用在所述校正运转模式下确定出的所述各校正值,来分别对所述各重量测定值进行校正,并且根据校正后的各重量测定值,进行所述组合运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点心或水果等被计量物进行计量并组合为规定量的组合秤。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组合秤中,被计量物被供给到分散送料器中,通过分散送料器,被计量物被搬送并供给到分散送料器周围的多个直线送料器。被供给到各直线送料器中的被计量物通过各直线送料器被向外方搬送并供给到多个供给料斗的各供给料斗。在多个供给料斗的各供给料斗中,暂时保持被计量物,打开排出用的门,向分别配设在多个供给料斗的各供给料斗下方的多个计量料斗的各计量料斗供给被计量物。
组合秤进行组合运算,即分别测定多个计量料斗的被计量物的重量,将被计量物的各重量测定值进行各种组合,从这些组合之中,选择作为合计重量的组合重量等于目标组合重量或者与目标组合重量最接近的适量组合的计量料斗,从通过该组合运算选择出的适量组合的计量料斗中排出被计量物(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组合秤中,提出有一种为了能够容易地掌握计量循环的异常而测定各计量料斗的计量精度并判定各计量料斗的优劣的组合计量装置(参考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9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96762号公报
一般而言,在组合秤中,例如由于该组合秤的振动或在设置有该组合秤的现场中的地面振动等各种各样的影响,而在由各计量料斗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各重量测定值与投入到各计量料斗中的被计量物的实际重量值之间产生误差。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仅仅是判定各计量料斗的计量精度的优劣,而关于各计量料斗的所述误差的处理,则完全没有公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即使由各计量料斗计量出的重量测定值存在误差,也能够对其进行校正并进行组合运算以提高计量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所示构成。
(1)本发明是一种组合秤,具备:分散送料器,向周围搬送被供给的被计量物;多个直线送料器,被配设在该分散送料器的周围,分别对来自所述分散送料器的被计量物进行搬送并从搬送终端排出;多个供给料斗,保持从各直线送料器的所述搬送终端排出的被计量物,并向下方供给所保持的被计量物;多个计量料斗,保持从各供给料斗供给的被计量物,并排出所保持的被计量物;多个重量传感器,分别检测各计量料斗的重量;组合运算部,根据各重量传感器的各重量信号,分别计算出保持在各计量料斗中的被计量物的重量测定值,并且根据计算出的各重量测定值,进行组合运算;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组合运算的结果,对所述计量料斗进行控制,并且对所述分散送料器、所述直线送料器和所述供给料斗进行控制,
作为该组合秤的运转模式,具备:通常运转模式;以及校正运转模式,分别确定用于对根据所述各重量传感器的各重量信号而计算出的各重量测定值的各误差进行校正的各校正值,
在所述通常运转模式下,所述组合运算部使用所述各校正值,来分别对根据所述各重量传感器的各重量信号而计算出的、保持在各计量料斗中的被计量物的所述各重量测定值进行校正,并且根据校正后的各重量测定值,进行所述组合运算,
在所述校正运转模式下,不向所述分散送料器供给所述被计量物,而以不会从该各计量料斗中被排出的方式在所述各计量料斗中分别安装已知重量的试验用物品,
所述组合秤具备:校正值确定部,在所述校正运转模式下,根据所述已知重量以及由所述组合运算部分别计算出的各计量料斗的所述试验用物品的各重量测定值,分别确定所述各校正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制衡株式会社,未经大和制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3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