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的电线和线束结构体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38596.7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3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木原泰;阿部久太郎;川村幸大;外池翔;中岛隆人;小林浩;多贺大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电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等的带端子的电线等。
背景技术
以往,汽车用线束的电线与端子的连接通常采用使用被称为开口筒型的端子铆接压接电线的压接接合。但是,在这样的线束中,当水分附着于电线与端子的连接部分时,进行电线所使用的金属表面的氧化,接合部的阻抗增加。并且,在电线和端子所使用的金属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异种金属间腐蚀。该连接部分的金属材料的腐蚀的进行成为连接部分的破裂和接触不良的原因,无法避免对产品寿命的影响。尤其近年来,随着使电线为铝合金且使端子为铜合金的线束已经投入实用,接合部的腐蚀的课题变得显著。
这里,例如当水分附着于铝和铜那样的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时,由于腐蚀电位的不同,因此有可能产生所谓的电腐蚀。尤其,由于铝与铜的电位差较大,因此进行电气上为低位的铝侧的腐蚀。因此,导线与压接端子的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有可能产生由于接触阻抗的增加或线径的减小引起的电阻的增大,进而产生断路从而导致电装部件的错误动作、功能停止。
在这样的异种金属接触的线束中,例如提出有如下的方法:使用具有一端封闭型的筒状压接部的端子,在将电线的端部插入到该筒状压接部内后,通过铆接加工对该筒状压接部进行压接,从而保护芯线端部远离雨水或海水等的附着(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1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对压接部的端部进行密封后,尤其如果高温保持后的密合性不充分,则在用于汽车等时,水有可能从压接部浸入。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高防水性的带端子的电线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第一发明是包覆导线与端子连接而成的带端子的电线,该带端子的电线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压接所述包覆导线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是一方封闭的筒状,具有包覆压接部和导体压接部,该包覆压接部压接包覆部,该导体压接部压接从所述包覆部露出的导线,构成所述包覆部的树脂在120℃高温放置120小时后的收缩率为7%以下。
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压缩率优选为80%以下。
也可以是,所述包覆压接部具有凸条部,该凸条部向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突出并且在周向上呈环状设置,在所述凸条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凸条部对应的凹槽。
所述凸条部可以在所述包覆压接部的长度方向上分开设置有多个。
根据第一发明,即使在保持高温时,收缩率也在规定值以下,因此能够确保压缩力。因此,在高温时也维持了包覆部与端子之间的密合力。因此,能够防止水分从压接端子与包覆部的间隙浸入端子内并附着于电线与端子的接触部。
并且,在包覆压接部的压缩率超过80%的情况下,很难确保压接时的高压缩力,从而很难在保持高温时维持规定以上的压缩力。因此,在本发明中,压缩率优选为80%以下。
并且,通过在绝缘包覆部的周向上呈环状设置向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凸条部,而能够在其周向整个区域可靠地确保水密性。
并且,通过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凸条部,能够更进一步确保水密性。
第二发明是线束结构体,该线束结构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结构体是将多个第一发明的带端子的电线捆束而成的。
在本发明中,也能够捆束多个带端子的电线进行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确保高防水性的带端子的电线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带端子的电线10的立体图。
图2是带端子的电线10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收缩率的定义的图。
图4是示出高温时的压缩力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5是带端子的电线10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1a、31b之间的压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b)是示出通过模具31a、31b对压接部5进行了压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a)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5a、35b之间的压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b)是示出通过模具35a、35b对压接部5进行了压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试验装置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其他试验装置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85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