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37943.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3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权成晚;吴圭哲;陈元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2;F28F3/04;F28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李盛泉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引导 体型 蒸发 冷却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隔板(10、20、30、40);
间隙部(50、60),位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之间,由多个杆件(52、62)和引导部(51、61)构成,所述多个杆件(52、62)在中央部相互隔开布置而构成热交换部(54、64),所述引导部(51、61)布置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的边缘位置而确定流体的流动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包括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隔板至第三隔板(10、20、30);
所述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20)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室内空气和外界气体流动的干通道(DC);
所述第二隔板(20)与第三隔板(30)之间形成有用于使水和抽气空气流动的湿通道(W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部(50、60)由配备于所述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20)之间的第一间隙部(50)及配备于所述第二隔板(20)与第三隔板(30)之间的第二间隙部(60)构成;
所述第一间隙部(50)中的流体的流动与所述第二间隙部(60)中的流体的流动形成对向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隔板(10、20、30、40)中形成有:
多个浮凸件(11、21、31、41),向一侧突出,或者多个中的一部分向一侧突出而其余部分向另一侧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凸件(11、21、31、41)中,朝干通道(DC)方向突出的浮凸件(11、21、31、41)形成为沿着与所述室内空气及外界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具备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凸件(11、21、31、41)抵接于相邻的其他隔板的浮凸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51、61)在所述隔板(10、20、30、40)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边缘位置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配备一对,且与所述隔板(10、20、30、40)接触的面接合于所述隔板(10、20、30、40),从而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一对引导部(51、61)之间的开放的一侧而流入,并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一对引导部(51、61)之间的开放的另一侧而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52)由多个构成,且沿着作为所述隔板(10、20、30、40)的对角线方向的水平方向相隔预定间距而平行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51、61)和杆件(52、62)由铝包覆体构成,其中,由外层的熔点低于内侧的熔点的铝构成;
所述包覆体的外层因加热而熔化,从而所述引导部(51、61)与杆件(52、62)被一体接合于所述隔板(10、20、30、4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杆件(52、62)构成为内部中空而具有矩形截面的管道形状,所述杆件(52、62)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分别接触结合于相邻的隔板,所述流体通过相邻杆件(52、62)间的空间(53、63)之间及所述杆件(52、62)内部空间而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未经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79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