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合持针器及内窥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35019.2 | 申请日: | 2015-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9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裕章;岛津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A61B1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持针器 内窥镜 系统 | ||
缝合持针器包括:护套部;一对把持构件,其设于护套部的顶端部;操作线,其连接于一对把持构件并能够相对于护套部进行移动;操作部主体,其形成为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延伸的轴状,并以能够向沿着长度轴线的方向及绕长度轴线移动的方式连接于护套部;以及牵引构件,其固定于操作线的基端部并且以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移动的方式安装,该牵引构件使操作线相对于操作部主体向沿着长度轴线的方向移动,在操作部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1槽部,其沿着长度轴线延伸;以及第2槽部,其自身的顶端部与第1槽部的基端部相连,且该第2槽部随着朝向基端侧去而绕长度轴线延伸,在护套部设有能够在第1槽部和第2槽部内移动的凸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缝合针的缝合持针器及具有该缝合持针器的内窥镜系统。
本申请基于2014年07月0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4-137886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腹腔镜下手术中或经由软性的内窥镜的处置通道缝合脏器等的方法之一,有将安装有缝合线的缝合针与缝合持针器相组合的缝缩手法(日文:縫縮手技)。
作为这种缝合持针器,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缝合持针器。
专利文献1的缝合持针器构成为包括具有挠性的线圈护套(护套部)、安装于线圈护套的顶端的处置部(把持部)、连接于处置部的线(操作线)、连接于线圈护套的基端的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的操作部。
处置部包括用于把持缝合针的第1钳构件、第2钳构件(把持构件)。在第2钳构件上连接有线。
主体由树脂等形成,具有硬性。
操作部包括安装于主体的第1手柄(操作部主体)和以能够在恒定范围内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1手柄的第2手柄(牵引构件)。
第1手柄的顶端安装于主体的基端。贯穿于主体的线的基端朝向第1手柄的基端侧延伸出来。
第2手柄的第1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第1手柄。第2手柄在安装于第1手柄的第1施力构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被施力以自第1手柄离开。
在第2手柄上,以能够在第1手柄与第2手柄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有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在第1端部连接有线的基端。连杆构件的第2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第2手柄。
如此构成的缝合持针器若把持两手柄使两手柄相接近,则线被向手边侧拉动,处置部的第2钳构件向顶端侧转动而使处置部闭合。若放开两个手柄,则在第1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下,第1手柄与第2手柄分开。线向主体侧前进,第2钳构件的顶端向基端侧转动而使处置部打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36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若将使用了缝合持针器的穿针操作较大地分解,则能够分解为使把持缝合针的把持部绕护套部的长度轴线旋转的运针(护套部的旋转操作)和重新抓获缝合针这两个操作。
在该重新抓获时,需要在一边与缝合针的状态相匹配地细微调整把持部的角度一边使缝合持针器整体向沿着长度轴线的方向进退从而使把持部靠近缝合针的基础上,利用牵引构件操作把持部而把持缝合针。
在如此借助于缝合持针器的缝合中,需要组合护套部的旋转操作、牵引构件对操作线的操作以及缝合持针器的进退操作这3者,操作性较差成为使手法的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5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舌头操纵系统的舌头前进件组件
- 下一篇:D形外科钉